拇指外翻的發病原因有什么
時間:2017-02-15來源:求醫網
拇指外翻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病,拇外翻是累及拇趾的最常見的病變,多見于女性,發病原因有先天遺傳,有后天影響,尤其是女性,如果長期穿不合適的鞋子的話,就會患上拇指外翻。那么具體拇指外翻的發病原因有什么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具體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由于拇長伸肌,拇長屈肌和拇收肌緊張牽拉,拇趾沿其長軸外旋外翻趾甲向中線,并繼續加重,在內側拇展肌和拇短屈肌內側頭及其內籽骨向外移位,失去外展作用,進而在外側的拇收肌與拇短屈肌外側頭攣縮,外側關節囊攣縮并增厚,拇趾向外半脫位,外側籽骨變大,移于第1,2跖骨頭之間,拇趾外翻推動第1跖骨內翻,使足橫弓加寬,至跖骨頭內側被鞋幫擠壓摩擦,發生拇囊炎,疼痛,進而第1跖骨頭變大,形成向內側突出的骨贅,由于拇收肌緊張勞損,足橫弓變平,第2,3跖骨頭向跖側端塌陷,負重,摩擦致該處皮膚增厚形成胼胝,拇趾向外翻,擠壓第2趾,占據2趾之位置,將2趾抬起與拇趾重疊,使2趾跖趾關節過伸,近端趾間關節屈曲,成為錘狀趾,突出于拇趾與第3趾背側,近端趾間關節背側受鞋面摩擦,擠壓,亦產生胼胝疼痛。
拇外翻畸形的發生與先天性因素有關,約一半病例有遺傳因素,Lake認為第1跖骨內翻是畸形的主要原因,臨床所見不少患者第1楔骨呈內側窄的楔形,致使跖趾關節向內傾斜,但在筆者一組76只足拇外翻中,僅9只足的第1跖骨內翻超過12°,按Carr的標準,第1,2跖骨夾角為9°,超過此標準者也僅一小部分,可見跖內翻不是先天的,此76足中有11只于McBride術后,第1,2跖骨夾角減少2°~4°,顯然是拇外翻糾正后,拇伸肌,拇屈肌的弓弦狀作用減少,以及內收肌移至第1跖骨的影響,同時,拇外翻后,肌肉的弓弦狀作用,必產生推跖骨向內翻的力量。
穿鞋問題是拇指外翻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尖頭鞋的前部為三角形,高跟站立時,足前部被塞入一窄小的三角形區域內,堅硬的鞋面迫使拇趾外翻并略外旋,小趾內翻略內旋,中間3趾近端趾間關節強度屈曲,跖趾關節和遠端趾間關節過度伸直。
上面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拇指外翻的發病原因有什么”的全部內容了,希望上面的這些內容大家在看過之后可以有所幫助。大家在知道這些患病原因后,一定要在生活中預防起來。以免自己患上此病。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拇指外翻的發病原因有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