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性腦膜炎的檢查和預防
時間:2015-02-10來源:求醫網
結核性腦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是結核病中最嚴重的肺外結核病型,也是小兒結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在初染結核1年內發生,尤其在初染結核3~6個月內發病最高。由于卡介苗的廣泛接種及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開展,其發病率已明顯減少。但由于防治工作開展不夠平衡,有些地區本病仍較常見,所發現的患者仍以晚期為多。因此掌握其發生發展規律,早期診斷及合理的治療,對降低病死率,減少后遺癥有重要意義。
結核性腦膜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1.周圍血象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升高。
2.腦脊液壓力升高,外觀可呈毛玻璃狀,放置數小時可見白色纖維薄膜形成,該膜抗酸染色直接涂片較易發現結核桿菌,白細胞數十個至數百個,多呈混合型,以單核細胞占優勢者約占85%,蛋白含量輕,中度升高,氯化鈉及葡萄糖多降低。
3.病原學的依據
(1)CSF細菌涂片和細菌培養檢出率較低。
(2)皮膚結核菌素試驗。
(3)早期診斷:多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CSF中結核菌的DNA。
另可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CSF中結核抗體,以上兩項檢測同時應用更可提高確診的可靠性,但應注意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可能。
1.X線攝片檢查 胸片特別重要,可發現肺結核病灶。
2.CT,MRI檢查 腦CT約半數顯示異常,炎性滲出物充填基底池及腦外側裂,部分患者腦實質內顯示結核瘤,直徑0.5~5cm,單發或多發,多位于額,顳及頂葉,增強掃描顯示環狀強化或密度增高。
腦MR采用Gd-DTPA增強,顯示基底池等部位強化,并較易發現腦實質內的結核瘤和小梗死灶。
結核性腦膜炎應該如何預防?
主要原則是增強體質,注意預防呼吸道傳染;加強對結核病患者的管理與治療;新生兒及兒童按要求積極實施計劃免疫接種;早期綜合治療,減輕并發癥和后遺癥。
預防結腦最基本的辦法是防止小兒受到結核感染,有效措施如下:
1.必須做好BCG初種及復種工作 經驗證明,有效的BCG接種可防止或減少結腦的發生,根據臨床觀察,結腦患兒多為未接種過BCG者,少數患兒雖出生時接種過,但未定期復種,因此新生兒接種BCG及以后的復種工作,實不容忽視。
2.早期發現并積極治療傳染源 早期發現成人結核病患者,尤其在和小兒密切接觸的人員中如父母,托兒所的保育員及幼兒園和小學里的教師,做好防癆工作,加強成人結核的管理和治療。
3.提高小兒機體抵抗力 正確的喂養,合理的生活制度和堅持計劃免疫以提高身體抵抗力和減少急性傳染病。
4.早期發現及徹底治療小兒原發性結核病 早期及徹底治愈小兒原發性結核病,可大大減少結腦的發生,應用INH進行化學預防對防止結腦有實際意義。
查看更多關于結核性腦膜炎的檢查和預防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 結核性腦膜炎治療方法 |
- 結核性腦膜炎病因 |
- 結核性腦膜炎飲食 |
- 結核性腦膜炎專家 |
- 結核性腦膜炎醫院
- 結核性腦膜炎治療指南 |
- 結核性腦膜炎癥狀 |
- 結核性腦膜炎檢查 |
- 視頻 |
- 結核性腦膜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