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痙攣癥有哪些常規治療方法
時間:2017-09-08來源:求醫網
嬰兒痙攣癥常以鞠躬樣、點頭樣或閃電樣痙攣為特征,也可涉及四肢。對于嬰兒痙攣患者來說盡快進行治療時很有必要的,而且一定要選擇專業的正規醫院不要盲目用藥治療,目前臨床有很多治療嬰兒痙攣癥的方法而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嬰兒痙攣癥有哪些常規治療方法的詳細內容,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癲癇的綜合征,嬰兒痙攣癥它主要發生在1歲以內的幼兒身上。無論是患兒的年齡、病因有無、治療是否及時,這都可采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與強的松進行治療。但應用該方案進行治療的患兒需進行基礎腦電圖(EEG)及頭顱CT平掃,針對治療時刻首先選ACTH或強的松的。
治療嬰兒痙攣癥可用ACTH,則初始劑量20u/d,2周時評價療效,如果有反應(EEG有改善及驚厥停止)即經減量停藥;如果無反應,用量增加至30 u/d,再用4周評價療效,無論是否有效均減量,停藥。如果復發重復原有效療程,如果患者對ACTH治療無反應,且未用強的松治療過,可從ACTH停藥后1周開始給予強的松治療。
若優選強的松進行治療嬰兒痙攣癥,則初始劑量2mg/kg·d,此后使用方法類似于ACTH用法,2周時評價療效。如果患者對強的松無反應,且未用ACTH治療過,可在強的松停藥后1周開始使用ACTH。在使用ACTH或強的松治療的整個過程中,需要切觀察患兒的血壓,并每周復查血清電解質。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目前被認為是有效,并較普遍單用的治療嬰兒痙攣癥藥物。劑量為每日25~40單位,持續肌注2~6周。在控制痙攣及改善腦電圖方面近期效果明顯,尤其是對原發性病例療效為優。但遠期效果難以評估,而且可見有高血壓和血鉀降低。
對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嬰兒痙攣癥無效者,可改用地塞米松0.3~0.5猰g/kg體重/日或強地松2~10mg/kg體重/日,口服療程為2~6周。若痙攣停止,腦電圖恢復正常,則可按每周地塞米松0.5mg,或強地松2.5mg減量,直至開始量的1/2,再維持3個月,然后再用更小劑量維持數月。
丙戊酸鈉一般以15~20mg/kg體重/日的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至60~70mg/kg體重/日,個別可達100mg/kg體重/日。若無毒副作用,以偏大劑量的治療嬰兒痙攣癥效果為好,但應注意嚴重肝中毒的發生。
以上是針對嬰兒痙攣癥有哪些常規治療方法的詳細內容,若患兒對激素治療無反應,則我們應選用抗癲癇藥控制驚厥發作,我們一般選用丙戊酸和安定類藥物,打多數采用丙戊酸鈉與氯硝安定聯合應用的。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嬰兒痙攣癥有哪些常規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