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癲癇病比較好的方法是什么
時間:2017-09-29來源:求醫網
中醫治療癲癇病比較好的方法是什么?如今社會壓力大,交通的便利導致意外事故頻繁發生,如果腦部受傷嚴重的就會導致癲癇病的發生,由于腦部神經受到嚴重損傷,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多的痛苦,因此癲癇患者應該及時到專業醫院治療。由于此病需要長期治療,所以建議大家嘗試使用中醫治療,那么,中醫治療癲癇病比較好的方法是什么呢,比如艾灸治療、體針取穴治療以及中藥治療。
一、艾灸治療:
取穴:a.百會、大椎、身柱;b.前頂、神道、筋縮;c.百會、脊中、腰奇、鳩尾。
治法:上述三組穴位,順序選用。每年小暑至處暑灸治1次,連續2~3年。穴位局部消毒,用藥物局麻,蒜汁涂抹后艾灸。頭部穴位4~5壯,胸背部5~7壯或7~9壯,體弱及兒童酌減。灸后穴位起泡處敷貼藥油膏,并服食公雞、魚類以促使其化膿。藥膏每日一換,至灸疤愈合。
二、體針取穴治療:
主穴:背三針、鳩尾、筋縮、腰奇、間使、額三針、豐隆。
配穴:中脈、照海、神門、關元、三陰交、足三里、太淵、三沖、膻中、血海。
治法:以主穴為主,每次酌情選用4~6穴。背上針取0.6~1.5寸芒針循督脈透刺,如神道透陽關、神道透大椎、腰奇透陰關。進針后中等頻率(120次/分)捻轉1分鐘。額三針為雙側眉沖穴沿膀胱經透刺二針,取此連線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另一頂點沿督脈透針。余穴邪實用瀉法,體虛用補法,留針15分鐘,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三、中藥治療:
全蝎蜈蚣:豁痰開竅,行氣活血,主治癲癇病。全蝎、蜈蚣、僵蠶、石菖蒲、法半夏各10克,田七、制南星、天麻各14克,川芎8克,木香6克。上藥共研細末,每次服1.5克,每日2次,小兒用量酌減。1個月為1療程。服藥期間停服其他抗驚厥藥物。3~7個療程后,逐漸停藥觀察。
溫膽湯:配方及用法是半夏、茯苓、陳皮、遠志、石菖蒲、枳實、竹茹、甘草。用水煎成200毫升,每次100毫升,癲癇病患者每日2次,早晚分服。也可簡化改用二陳丸,每次4.5克,每日2次,和白金丸(每次4.5克)共服。如體質虛弱,可采用白金丸與河車大造丸同服,每次各4.5克,每日2次。溫膽湯對治療癲癇病精神癥狀有一定療效。
以上就是關于“中醫治療癲癇病比較好的方法是什么”的詳細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廣大患者朋友。癲癇病除了用以上方法進行治療外,患者還要注意合理飲食,合理的飲食是保證人體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飲食不足即缺少營養,影響氣血生化,則導致體質虛弱,相反,飲食過量又可損傷脾胃,日久導致體質下降。
查看更多關于中醫治療癲癇病比較好的方法是什么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