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癬(濕斂瘡)
奶癬的診斷及鑒別
奶癬屬于過敏性疾病,臨床上常根據急性期皮損原發疹的多形性,以及易有滲出液,瘙癢劇烈,對稱發作及慢性期的浸潤、肥厚等特征診斷不難。皮損好發于顏面,多自兩頰開始,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反復發作,嚴重者可親延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奶癬的鑒別:
本病需與麻疹相鑒別。
麻疹癥狀為
1、潛伏期末
有低熱
2、前驅期
主要癥狀有發熱及上呼吸道癥狀。流鼻涕、刺激性干咳、眼結膜充血、流淚、畏光等,并會日漸加重。幼兒常有嘔吐、腹瀉。
在軟腭、硬腭弓可出現一過性紅色細小內疹。起病第2~3日出現麻疹粘膜斑,即在口腔雙側近臼齒頰粘膜或下唇內側、牙齦粘膜及上顎處出現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之后粘膜斑增多并融合,一般維持16~18小時,有時延至1~2日,大多于出疹后1~2日內消失。
3、出疹期
全身癥狀及上呼吸道癥狀加劇。并在耳后發際出現皮疹,之后快速擴張到面頸部,一日內可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約2~3日內遍及手心、足底,此時頭面部皮疹已可開始隱退。皮疹約2~3mm大小,初呈淡紅色,散在,后漸密集呈鮮紅色,進而轉為暗紅色,疹間皮膚正常。
4、恢復期
皮疹按出疹順序退去,但2~3周內原處仍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麩樣脫屑。全身中毒癥狀同時減輕。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節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節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嚴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節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 友情鏈接:
- 奶癬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