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性肺炎的護理措施
時間:2015-03-04來源:求醫網
大葉性肺炎的護理包括:一般護理、高熱期的護理、給氧和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
(1)一般護理:囑病人臥床休息,病室要求空氣要新鮮,溫度達18~20℃,濕度為60%,環境要清潔舒適,開窗通風時應注意給病人保暖,防止受涼。高熱的病人機體代謝增強,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容易消化的飲食,并鼓勵病人多飲水。
(2)高熱期的護理:高熱時,首先給予物理降溫,可用水袋冷敷前額或用50%的溫水酒精擦拭腋下、腹股溝、腘 窩等大血管走行處,每次擦拭20分鐘左右,待半小時后測試體溫,并記錄于體溫記錄單上。酒精擦浴時應用溫度為37℃的酒精,稍用力至局部皮膚潮紅,同時要注意遮蓋病人,以免受涼。效果不佳時,可改用藥物降溫,用藥劑量不宜過大,以免因出汗過多體溫驟降引起虛脫。高熱時由于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強,病人可出現煩燥不安,譫語和驚厥,應加強防護措施,并給予適當的鎮靜劑。由于高熱唾液分泌減少,口唇干裂、容易發生口腔炎,應用生理鹽水或朵貝爾氏液嗽口,保持口腔清潔濕潤,口唇可涂石蠟油,防止細菌生長,如出現皰疹,可涂抹龍膽紫。
(3)給氧:對于氣急,呼吸困難,紫紺的患者,應給予半臥位吸氧,并注意氧氣的濕化,防止呼吸道粘膜干燥,定時觀察血氣,使PaO2維持在正常水平。
(4)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胸痛時囑病人患側臥位,可在呼氣狀態下用15cm寬膠布固定患側胸部或應用止痛劑以減輕疼痛。如發現病人面色蒼白,煩燥不安,四肢厥冷,末梢紫紺,脈搏細速,血壓下降,應考慮休克型肺炎,要立即協助醫生進行搶救,加大吸氧量的同時(3~5L/分),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輸入升壓藥,切勿使藥液漏出血管,以免致組織壞死。尿量的改變是休克的重要標志,應記錄每小時的尿量,若少于30ml/小時,應考慮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可能。當病情進一步惡化出現昏迷時,應加強基礎護理,防止護理并發癥。若進行機械輔助呼吸時應按常規進行專科護理。
查看更多關于大葉性肺炎的護理措施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