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腎臟疾病有哪些癥狀
時間:2015-03-12來源:求醫網
一、小兒腎臟疾病癥狀
根據兒童糖尿病發病率調查,發病年齡最小為8個月,10-14歲發病率較高,女性多于男性。糖尿病引發的小兒腎臟疾病主要的表現為:
(1)、蛋白尿:蛋白尿是小兒腎臟疾病的第一個臨床表現。開始為間斷性,后轉為持續性。用放免法測定尿中白蛋白或微白蛋白,可較早診斷蛋白尿,對控制病情有益。
(2)、水腫:由于大量的蛋白尿而造成水腫,出現表明已發展至小兒腎臟疾病后期。多伴有腎小球濾過下降等腎功能減退的臨床表現,多數預后不良。
(3)、高血壓:該癥狀出現較晚。小兒腎臟疾病階段時血壓多升高,可能與糖尿病腎臟阻力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的改變有密切關系。水鈉潴留也是高血壓的因素之一。高血壓能加重腎臟病變的發展和腎功能的惡化,因此控制高血壓至關重要。
2、從糖尿病進展至腎病,一般分為5個階段:
(1)、功能改變期:早期腎臟體積增大并有高濾過、高灌注,此期重點是控制血糖。
(2)、結構變化期:患病2~5年時,腎臟結構開始改變,劇烈運動后出現蛋白尿。
(3)、早期腎病:糖尿病者患病5~15年時,30%~40%的患者會進展成早期腎病,蛋白尿加重,腎功能開始減退。
(4)、小兒腎臟疾病期:糖尿病者患病10~30年時,出現大量蛋白尿,水腫和高血壓,腎功能惡化。
(5)、尿毒癥期:腎的終末期階段(簡稱ESRD),需透析或腎移植才能維持生命。
診斷:
1、早期小兒腎臟疾病,常規尿蛋白檢查正常時,早期小兒腎臟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診斷早期小兒腎臟疾病的標準是6個月內3次尿白蛋白排泄率檢查,每次間隔1個月以上,其中2次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g/min。早期小兒腎臟疾病患者10年內大約80%的概率會發展成為臨床期小兒腎臟疾病。腎小管損害的靈敏指標是尿轉鐵蛋白增高和視黃醇結合蛋白,能反映早期腎小管的損害。在糖尿病患者,當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時,尿轉鐵蛋白和尿視黃醇結合蛋白排泄較正常人增多,因此可作為早期小兒腎臟疾病的診斷指標。
2、尿蛋白,臨床診斷小兒腎臟疾病的主要依據。如果患有小兒糖尿病且病程較長,尿常規檢查發現蛋白陽性,排除致病因素如尿路感染、腎小球腎炎、酮癥酸中毒、心衰等,基本上可以診斷為小兒腎臟疾病,若合并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與腎病變同屬微血管病變,常同時發生)病人已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確立診斷。在小兒腎臟疾病的發展進程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已是一個較晚期的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患者的腎小球濾過率以較為恒定的速度下降,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發展成為腎功能不全,而這一過程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早期小兒腎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很重要。
查看更多關于小兒腎臟疾病有哪些癥狀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小兒腎臟疾病治療方法 |
- 小兒腎臟疾病病因 |
- 小兒腎臟疾病飲食 |
- 小兒腎臟疾病專家 |
- 小兒腎臟疾病醫院
- 小兒腎臟疾病治療指南 |
- 小兒腎臟疾病癥狀 |
- 小兒腎臟疾病檢查 |
- 視頻 |
- 小兒腎臟疾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