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汗癥患者的飲食調(diào)理
時(shí)間:2015-03-19來源:求醫(yī)網(wǎng)
排汗原本是人體一種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但很多時(shí)候,有的人經(jīng)常會(huì)有手腳出汗的癥狀。手汗癥是常見的一種原因不明的功能性局部異常多汗。手汗癥的食療怎么做?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手汗癥患者的飲食方法:
1、百合粥
功效:潤肺止汗、適用於肺熱汗多。
材料用法: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許。將百合洗凈與米同煮,待熟時(shí)加入白糖再煮10分鐘, 即可食用。
2、黃蓍粥
功效:固表止汗,用於表虛自汗。
材料用法:黃蓍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將黃蓍煎汁,用汁煮米為粥,放入白糖調(diào)味溫服。
3、浮小麥飲
功效:益氣固表止汗。 適用于小兒夜間盜汗或白天睡著出汗等癥。
材料用法:浮小麥15克,紅糖適量。熬浮小麥汁100毫升,加紅糖調(diào)味。
4、小麥山藥湯
?功效:補(bǔ)氣斂汗。
材料用法:浮小麥15克,山藥15克,白糖少許。二藥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調(diào)味, 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5、參歸腰子
功效:補(bǔ)虛斂汗。主治病后虛弱而致的自汗或盜汗。
材料用法:人參10克,當(dāng)歸8克, 豬腰子1個(gè),姜、蔥、鹽適量。將參、歸切薄片,腰子去腎盂切碎, 與姜、蔥、鹽同放于盆內(nèi),加水適量,煮爛食之。
6、生地黃雞
功效:滋陰止盜汗。
材料用法:生地黃150克,烏肉雞1只,飴糖100克。將生地黃切碎與飴糖拌勻,放入雞腹內(nèi)蒸熟即成。
7、黑豆小麥飲
功效:祛風(fēng)斂汗。
材料用法:黑豆15克,浮小麥15克。熬取二物汁液200毫升,加入糖調(diào)味頻服, 每次服10毫升左右。
8、韭菜根湯
功效:主治小兒盜汗自汗,手足心熱。
材料用法:韭菜根15根。將韭菜根加水適量,煎服。
9、泥鰍湯
功效:多汗、自汗、盜汗等癥。
材料用法:泥鰍90克,食油適量。用熱水洗去泥鰍身上粘液,剖腹取內(nèi)臟, 再用清水洗凈,濾去水份,用適量油煎至焦黃, 再加水一碗煮熟可服。
查看更多關(guān)于手汗癥患者的飲食調(diào)理的相關(guān)常識(shí)>>
咨詢
問題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fā)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jié)節(jié)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jié)節(jié)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xù)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fā)嚴(yán)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jié)節(jié)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jīng)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