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0來源:求醫網
一、中醫治療原則:
①以毒攻毒法:歷代醫學家**大多以攻毒為主,利用其開結拔毒的功效,逐步消滅殘余的癌細胞,但臨床上必須慎重掌握,適可而止。
②清熱解毒法:在清熱解毒藥中,有許多中藥具有緩癌作用。清熱解毒法是治療惡性腫瘤最常用的法則之一。在中、晚期乳腺癌病人中,一般多伴有毒熱內蘊或邪熱瘀毒的癥狀,此時本大法可與其他方法結合治療,多獲良效。
③活血化瘀法:中醫專家認為,腫瘤與瘀血有關,瘀血是乳腺癌的病理病因之一。活血化瘀藥的應用,不但能改善乳腺癌病人的高凝狀態”,使癌細胞處于緩癌藥物及病人自身免疫活性細胞遏制之下,而且能降低血小板凝聚,減少腫瘤的轉移,有利于癌癥的控制和癌灶的清除。
④扶正祛邪法:中醫認為,當人體正氣虧虛時,邪氣才能所湊,即致病因子得以發揮作用,而導致乳腺癌的發生,并使腫瘤得以浸潤、擴散和轉移,所以扶正祛邪是治療乳腺癌的根本方法之一。
⑤軟堅散結法:中醫理論指出,對堅硬如石的腫瘤,堅者削之,結者散之,客者除之。此法已普遍應用于臨床。與其他療法結合,可增強消除癌瘤的效果。
⑥化痰祛濕法:許多腫瘤是痰濕凝聚所引起,因此,化痰祛濕法在腫瘤中醫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可減輕癥狀,對有些腫瘤亦可得以控制。
中醫中藥治療乳腺癌歷來是采用內治的方法,按辨證施治的原則進行,主要根據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之法分為肝郁氣滯、沖任失調、瘀毒內阻、氣血衰竭4型分別施治。
二、辨證施治法:
①肝郁氣滯型:
七情所傷,所愿不遂,肝郁氣滯,引起體內氣血失調,臟腑功能紊亂而出現乳腺腫塊,脹痛,兩脅作脹,心煩易怒,脈弦滑,舌苔薄黃或薄白。治舒肝理氣,活血散結。當歸9g,白芍9g,柴胡9g,桔葉9g,白芷6g,青皮6g,瓜蔞30g,茯苓9g,白術9g。乳房位于胸脅,為肝經所布,肝失疏泄則出現乳腺脹滿痛疼、脅疼及肝郁不舒癥狀。氣滯日久致成瘀血,結于乳中成塊。方中柴胡、青皮、桔葉舒肝理氣散結;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瓜蔞、白芷消腫散結止痛;茯苓、白術健脾利濕益氣。
②沖任失調型:
除有上述肝郁氣滯型的癥狀外,兼有月經失調,腰腿酸軟,五心煩熱,脈細數無力,舌質紅,苔少有龜裂。治舒肝理氣,滋補肝腎,調理沖任。香附10g,郁金10g,川楝子10g,白芍15g,桔葉10g,川芎10g,當歸10g,生熟地各15g,女貞子10g,枸杞子15g,生山藥15g,野菊花15g,瓜蔞30g。肝郁化火,灼傷陰液致肝腎陰虛,沖任失調。方中當歸、川芎、熟地、白芍調理經血;生地、枸杞子、女貞子滋陰補腎;香附、郁金、川楝子、桔葉舒肝理氣;生山藥健脾;野菊花、瓜蔞解毒散結。
③毒熱蘊結型:
乳房腫塊迅速增大,疼痛,甚則潰爛、翻花。治攻毒解毒。鳳尾草9g,白毛藤30g,劉寄奴9g,鐵樹葉15g,蜂房9g,蛇蛻3g,蜣螂蟲9g,貓爪草30g,山慈姑15g,鬼箭羽9g。熱毒蘊結,宜攻毒解毒。方中鳳尾草、白毛藤、劉寄奴、鐵樹葉清熱解毒;蜂房、蛇蛻、螂蟲、貓爪草、山慈姑、鬼箭羽活血化瘀解毒。
④氣血虧虛型:
乳腺潰爛,久則氣血衰敗,正氣大虧,而見蒼白貧血,消瘦乏力,口干,舌質暗紅,舌苔黃白,脈滑數。治扶正祛邪,氣血雙補。土炒白術12g,人參、茯苓、陳皮、熟地、川芎、當歸、貝母、香附、白芍各6g,桔梗、甘草各3g。乳腺癌晚期,病情發現呈現正虛邪實情況,治應扶正祛邪,補氣養血。方中土炒白術、人參、茯苓、熟地、川芎、當歸健脾益氣,補血活血;陳皮、香附、桔梗行氣散結;甘草調和諸藥,扶正祛邪。
查看更多關于乳腺癌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