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結核的中醫(y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3來源:求醫(yī)網
脊柱結核的中醫(yī)治療包括針灸治療、牽引治療、手法治療和內治法四種,具體如下:
(一)針灸治療
采用復合針刺療法。取穴時,主穴取百會、頸夾脊穴、大椎、肩井、阿是穴,可隨癥加減,每日一次,每次30分鐘;電針取夾脊穴以疏經止痛;紅外照射適用于寒濕痹者;刺絡拔罐時,用皮膚針扣刺壓痛點和病變部位,出現少量出血點后,加拔火罐。
(二)牽引治療
牽引宜采用坐位,3~5千克,每次15~30分鐘,年老體弱及不耐坐位牽引者可采用臥位牽引
(三)手法治療
手法治療主要是疏筋活血,理筋整復。部位以頸項部、枕后部、肩胛部、橫突后結節(jié)和夾脊等處為主;取穴以風池、頸夾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為主。
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與頸椎調整手法并重,以頸項部操作為主,具體選用一指禪推法、滾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頸椎微調手法等,配合使用頸椎定位旋復位手法。高齡患者及脊髓型禁用扳旋類手法。
(四)內治法
風寒濕痹阻型:治宜祛風散寒除濕、養(yǎng)血活血,蠲痹湯加減;瘀血阻絡型,治宜活血化瘀、理氣通絡,通竅活血湯合補陽還伍湯加減。
痰瘀互結型:治宜祛瘀化痰、通絡止眩,活絡效靈丹合苓桂術甘湯或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氣血不足型,治宜益氣養(yǎng)血,活血通絡,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肝腎虧損型:治宜補益肝腎,通督培元,佐以和血通絡,地黃飲子加減。
查看更多關于脊柱結核的中醫(y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