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癲癇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3來源:求醫網
中醫治療原發性癲癇的理論,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既有先天稟賦調,也有后天失養調。先天因素多由遺傳或妊娠失調,胎兒稟賦不足等;后天因素則包括廣淫邪毒,情志因素,飲食因素,外傷,腦內出涎等,也有患者中風等腦疾后誘發而致者。本病病機錯綜復雜,一般而言,肝、腎、脾虧虛是本病。原發性癲癇的主要病理基礎并由此而產生之風陽、痰火,血瘀是本病的重要因素,可根據癲癇的病程式階段,從發作,休止與恢復三個時期分析其病機。
原發性癲癇的發作期病機?正如《普濟方·嬰兒一切癇門》中記載:“其臟堅固不受邪,若風熱蘊積于心,則令恍惚不安,精神離散,營衛氣亂,陰陽相病,故發為癲癇也。”唐人孫思邈也曾說:“少兒所以有癇病及怪病者皆由臟氣不平故也。”(《備急千金要方,少兒嬰孺方上》)。清代陳夢雷在《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小兒驚癇門》中說得更明確:“癲疾者,逆氣之所生也,故因氣上逆而發為癲疾。”總起來說,癲癇發作期的病機主要是臟氣不平、營衛逆亂、逆氣之所生也。是“氣”功能的紊亂。中醫認為,人體中諸氣各有其正常的運氣規律,如元氣、行三焦通道頒布全身,主宰人體的生命活動;經氣,行經絡之內;衛氣行于脈之外;營氣行于脈之中;胃氣,肺氣下行;脾氣上升;肝氣舒發;腎氣潛藏等。若這些氣反其所犯,則發生眩暈或跌仆,腦受迷閉而神昏目瞑,引動肝風則抽搐。休止期病機,所謂癲癇休止期是指癲癇停止發作階段,因病情輕重而異。輕者休止期數月甚至逾年。重者休止期數日甚至按時或分計算。休止期僅僅是逆氣暫時消散,但是由于病因(如:痰、墊、積、瘀、蟲、驚等)未除,而臟腑,經絡氣血的功能未恢復,隨時有再次發作的可能。
原發性癲癇的恢復期病機?這個時期將會出現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致病因素已除,臟腑、經絡、氣血功能尚處于恢復之中,此時期若無特殊原因,一般也不會再犯病;若突受驚恐或其他精神刺激感染時疫瘟毒、顱腦受傷、飲食不節、過勞或月經初潮等等,又可能破壞臟腑、經絡、氣血的平衡,產生逆氣,使癲癇復發。第三種情況是病因雖除,臟腑、經絡、氣血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已經不可能恢復,其中主要是腦神經受蒙、脾腎兩虧。
中醫辨證認為:原發性癲癇的根本病因在于:胎兒在母腹中時,其母受驚恐所致。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恐氣歸腎,驚氣歸心,并于心腎,則肝脾獨虛,肝虛則生風,脾虛則生痰,畜極而通其發,故令風痰上涌而癇作矣。出生后,受某種因素誘發開始發作。有的可能幾個月,幾年,甚至幾十年才開始發作的。若一直頻繁發作的話,是會對大腦造成一定影響的。
查看更多關于原發性癲癇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