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學科之常見的血管活性藥
時間:2014-12-26來源:求醫網
對于核醫學科之常見的血管活性藥有哪些,是我們不知道的。血管活性藥是通過調節血管舒縮狀態,改變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環血流灌注而達到抗休克目的的藥物。包括血管收縮藥和血管擴張藥。下面做具體介紹。
一、常見的擴血管藥物
1、多巴胺: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排出量, 故適宜用小中劑量,幾種感染性休克有不易糾正的低血容量休克表現,在擴容的基礎上與正性肌力藥物合用效果會更好。
2、 酚妥拉明:{適應癥包括:A低排高阻型休克。B有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的表現,如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出冷汗,發紺,脈細,低脈壓,毛細血管充盈減少,無尿等C眼底動脈痙攣,心臟指數降低者,中心靜脈壓正常或較高者。
注意事項:有低血容量所致產生低血壓者,必須充分輸液后再考慮應用血管擴張藥,交排低阻型休克及有血管擴張者禁用。
二、常見的血管收縮藥
血管收縮藥:收縮皮膚,粘膜血管和內臟血管,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壓回升,從而保護重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環血流灌注,其中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藥占有重要地位。
1、去甲腎上腺素
適應癥包括:休克早期、高排低阻型休克、應用血管擴張藥,并配合積極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強心等 。
注意事項:抗休克應立足于綜合治療,血管收縮藥僅作應急用,盡量低濃度,小劑量,短時間,以維持收縮壓為90毫米汞柱,停藥時要逐漸減量,不宜驟停。
三、治療系統性硬皮病
血管活性藥物治療系統性硬皮病可幫助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治療系統性硬皮病的血管活性藥物有硝苯地平、丹參、尿激酶、清栓酶蝮蛇抗栓酶等。
1、硝苯地平:硝苯地平為鈣拮抗劑,治療雷諾現象的療效優于其他同類藥物,劑量為每日30毫升~60毫克,分次口服。
2、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為血漿增容劑,遏制血小板聚集,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改善微循環,可緩解指、趾痛,促進潰瘍愈合。如每500毫升中加入復方丹參8毫升~16毫升,療效更好,每日1次,10天~20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應注意過敏性休克。
以上就是關于核醫學科之常見的血管活性藥的詳細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除了上述介紹治療系統性硬皮病的血管活性藥物外,還有尿激酶:每日靜脈滴注2萬單位,能使纖溶酶原活化,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改善血液動力學。
查看更多關于核醫學科之常見的血管活性藥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