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癲癇患者的飲食調理
時間:2015-03-24來源:求醫網
小兒癲癇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關注的事情有非常多,每個患者的病情都不相同,癲癇患兒除了要接受正規專業的醫治外,日常生活中的防范與護理工作也要做好,其中飲食是較為重要的一塊,因為合理健康的飲食有助于癲癇的醫治,但也存在部分食物會引發癲癇的發作。那么小兒癲癇病的飲食調理方法有哪些呢?
味精的食療價值
1. 味精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引起人們食欲,有助于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
2. 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還具有治療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石菖蒲的食療價值
1.痰蒙清竅,神志昏迷。本品辛開苦燥溫通,芳香走竄,不但有開竅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濕,豁痰,辟穢之效故擅長治痰濕穢濁之邪蒙蔽清竅所致之神志昏亂。治中風痰迷心竅,神志昏亂、舌強不能語,常與半夏、天南星、橘紅等燥濕化痰藥合用,如滌痰湯(《濟生方》);若治痰熱蒙蔽,高熱、神昏譫語者,常與郁金、半夏、竹瀝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湯(《溫病全書》);治痰熱癲癇抽搐,可與枳實、竹茹、黃連等配伍,如清心溫膽湯(《古今醫鑒》);治癲狂痰熱內盛者,可與遠志、朱砂、生鐵落同用,如生鐵落飲(《醫學心悟》);用治濕濁蒙蔽,頭暈,嗜睡,健忘,耳鳴,耳聾等癥,又常與茯苓、遠志、龍骨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醫學心悟》)。
2.濕阻中焦,脘腹痞滿,脹悶疼痛。本品辛溫芳香,善化濕濁、醒脾胃、行氣滯、消脹滿。用治濕濁中阻,脘悶腹脹、痞塞疼痛,常與砂仁、蒼術、厚樸同用;若濕從熱化、濕熱蘊伏、身熱吐利、胸脘痞悶、舌苔黃膩者,可與黃連、厚樸等配伍,如連樸飲(《霍亂論》)。
3.噤口痢。本品芳香化濕、燥濕,又行胃腸之氣。治療濕濁、熱毒蘊結腸中所致之水谷不納,痢疾后重等,可與黃連、茯苓、石蓮子等配伍,如開噤散(《醫學心悟》)。
4.健忘,失眠,耳鳴,耳聾。本品入心經,開心竅、益心智、安心神、聰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諸癥。治健忘證,常與人參、茯苓、菖蒲等配伍,如不忘散(《證治準繩》)、開心散(《千金方》);治勞心過度、心神失養引發的失眠、多夢、心悸怔忡,常與人參、白術、龍眼肉及酸棗仁、茯神、朱砂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雜病源流犀燭》);治心腎兩虛、耳鳴耳聾、頭昏、心悸,常與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及丹參、夜交藤等配伍,如安神補心丸(《中藥制劑手冊》)。
此外,還可用于聲音嘶啞、癰疽瘡瘍、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證。
金銀花的食療價值
金銀花有清熱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煩的作用。可治療暑熱癥、瀉痢、流感、瘡癤腫毒、急慢性扁桃體炎、牙周炎等病。
1.《本草通玄》:金銀花,主脹滿下痢,消癰散毒,補虛療風,世人但知其消毒之功,昧其脹利風虛之用,余子諸癥中用之,屢屢見效。
2.《本草正》:金銀花,善于化毒,故治癰疽、腫毒、瘡癬、楊梅、風濕諸毒,誠為要藥。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潰,但其性緩,用須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搗汁攙酒頓飲,或研爛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氣分諸毒,用一兩許時常煎服極效。
3.《本經逢原》:金銀花,解毒去膿,瀉中有補,癰疽潰后之圣藥。但氣虛膿清,食少便瀉者勿用。痘瘡倒陷不起,用此根長流水煎浴,以痘光壯為效,此即水楊湯變法。
4.《滇南本草》:清熱,解諸瘡,癰疽發背,丹流瘰疬。
5.《生草藥性備要》:能消癰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瘡,去皮膚血熱。
6.《本草備要》:養血止渴。治疥癬。
7.《重慶堂隨筆》:清絡中風火濕熱,解溫疫穢惡濁邪,息肝膽浮越風陽,治痙厥癲癇諸癥。
8.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外感發熱咳嗽,腸炎,菌痢,麻疹,腮腺炎,敗血癥,瘡癤腫毒,闌尾炎,外傷感染,小兒痱毒。制成涼茶,可預防中暑、感冒及腸道傳染病。
查看更多關于小兒癲癇患者的飲食調理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 小兒神經遺傳病治療方法 |
- 小兒神經遺傳病病因 |
- 小兒神經遺傳病飲食 |
- 小兒神經遺傳病專家 |
- 小兒神經遺傳病醫院
- 小兒神經遺傳病治療指南 |
- 小兒神經遺傳病癥狀 |
- 小兒神經遺傳病檢查 |
- 視頻 |
- 小兒神經遺傳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