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容易引起絲蟲病
時間:2015-07-07來源:求醫網
絲蟲病的發病和病變主要由成蟲及傳染期幼蟲引起。傳染期幼蟲經蚊叮咬侵入人體后,在淋巴系統內發育成為成蟲,幼蟲和成蟲代謝產物及雌蟲子宮排泄物,引起全身過敏反應與局部淋巴系統的組織反應。表現為急性期的絲蟲熱,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由于淋巴系統炎癥反復發作,則導致慢性期淋巴管阻塞癥狀、淋巴管曲張、乳糜尿、象皮腫等。
絲蟲病的發生與發展取決于絲蟲種類、寄生部位、幼蟲侵入數量及機體反應性。馬來絲蟲主要寄居于四肢淺部淋巴系統,故以四肢癥狀多見;斑氏絲蟲寄居于腹腔、精索及下肢深部淋巴系統,則常出現泌尿系統癥狀。
絲蟲病的病變在淋巴管和淋巴結,由成蟲的機械刺激或死后蟲體分解產物的化學刺激,引起一系列反應性病變。急性期絲蟲病表現為滲出性炎癥,淋巴結充血、淋巴管壁水腫,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纖維蛋白沉積。淋巴管和淋巴結內逐漸出現增生性肉芽腫反應,肉芽中心為變性的成蟲和嗜酸性粒細胞,周圍有纖維組織和上皮樣細胞圍繞,并有大量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聚集,形成類結核結節。慢性期絲蟲病突出表現為大量纖維組織增生,蟲體鈣化,淋巴結變硬,淋巴管纖維化,形成閉塞性淋巴管內膜炎。淋巴管的阻塞可致遠端淋巴管內壓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張和破裂,淋巴液郁滯,淋巴管內蛋白成分增加。阻塞位于皮下,淋巴液不斷刺激組織,使纖維組織大量增生,皮下組織增厚、變粗、皺褶,變硬形成象皮腫。阻塞位于深部淋巴系統,則出現陰囊象皮腫、淋巴腹水、乳糜腹瀉、乳糜尿等。由于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易引起繼發感染使象皮腫加重及惡化,甚或形成潰瘍。
查看更多關于哪些因素容易引起絲蟲病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