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潰瘍患者飲食上注意什么
時間:2015-07-10來源:求醫(yī)網(wǎng)
“燒心”是食道潰瘍的典型癥狀,一般在胸骨后有燒灼樣不適感,多在餐后特別是飽餐后出現(xiàn)。反流物呈酸味或帶苦味,偶含少量食物。夜間也可發(fā)生,常于熟睡時擾醒。服用制酸劑后緩解或消失。咽下疼痛和咽下困難是食道潰瘍加重的表現(xiàn),此時應(yīng)注意是否合并食管潰瘍,疼痛可涉及劍突下,肩胛區(qū)、頸部、耳部、有時到臂,咽下困難每發(fā)生在開始進餐時,呈胸骨后梗塞感,當有咽下困難時,應(yīng)警惕食管下段是否癌變。
當患者有食道潰瘍時,一些患者精神緊張,恐懼咽下困難而控制飲食,久之體重減輕,有的患者食管粘膜不斷少量出血,可致輕度缺鐵性貧血,潰瘍偶引起大量出血。重癥食道潰瘍因反流物吸入,可導(dǎo)致慢性喉炎、聲帶嘶啞、哮喘發(fā)作或吸入性肺炎。
采用低脂肪飲食是食道潰瘍飲食治療的關(guān)鍵。因為脂肪能夠刺激膽囊收縮素的分泌引起食道下端括約肌張力降低,促使胃食管反流,同時使胃、十二指腸壓力差顛倒,造成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入胃,由于進過多的脂肪可延緩胃的排空,增加上腹部不適感,使胃膨脹。因此平時應(yīng)注意飲食中少用肥肉、奶油及烹調(diào)油,應(yīng)以煮、燉、氽、燴、蒸為主,少吃和不吃油炸食品。 食物蛋白質(zhì)可刺激胃酸分泌,刺激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可使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增加,遏制胃食管反流,在飲食中可適當增加蛋白質(zhì),例如瘦 肉、牛奶、豆制品、**清等。
如果膳食中注意控制油脂的攝入,維持正常的體重,就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肥胖可使腹內(nèi)壓力增加,有利于食物的反流,使病情及癥狀加重。飲食中應(yīng)注意合理使用油脂和維持理想的體重。 飲食中應(yīng)吃些易消化、細軟的食品,少用刺激性食品,少用或不用能夠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降低的食物,如濃茶、咖啡、可可、巧克力、鮮檸檬汁、鮮桔汁、番茄汁等酸味飲料及刺激性調(diào)料,如咖喱、胡椒粉、薄荷、辣椒等。煙酒可引起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下降,尤其是烈性酒可使食管蠕動收縮波的頻率下降。食管清除酸性能力下降,對食道潰瘍的治療起不良的作用。晚餐不要吃得過多,另外睡前不要加餐,防止加重癥狀。
查看更多關(guān)于食道潰瘍患者飲食上注意什么的相關(guān)常識>>
推薦閱讀
消化科疾病
- 胃食管反流病
- 胃腸息肉
- 便秘
- 功能性胃腸病
- 炎癥性腸病
- 消化內(nèi)科疾病
- 胃炎
- 結(jié)直腸炎
- 胃潰瘍
- 萎縮性胃炎
- 蛔蟲病
- 腹痛
- 厭食癥
- 蜘蛛痣
- 細菌性痢疾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脾功能亢進
- 老年便秘
- 急性胃炎
- 大便帶血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食管炎
- 慢性淺表性胃炎
- 腸胃炎
- 膽汁返流性胃炎
- 呃逆
- 潰瘍性腸炎
- 痢疾
- 輪狀病毒性腸炎
- 乳糜瀉
- 十二指腸憩室
- 食道潰瘍
- 食管裂孔疝
- 絳蟲病
- 偽膜性腸炎
- 胃竇炎
- 胃泌素瘤
- 胃石癥
- 胃下垂
- 胃脂肪瘤
- 胃潴留
- 厭食
- 應(yīng)激性潰瘍
- 幽門梗阻
- 胃結(jié)核
- 胃潰瘍性穿孔
- 胃真菌病
- 腸白塞病
- 腸扭轉(zhuǎn)綜合征
- 腸氣囊腫
- 腸氣腫綜合征
- 腸石性腸梗阻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結(jié)
- 腸系膜淋巴結(jié)炎
- 腸易激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