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的病因原理是什么
時間:2015-07-13來源:求醫網
口蹄疫病毒屬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屬,是目前所知病毒中最細微的一級。其最大顆粒直徑為23納米,最小顆粒直徑為7—8納米。據觀察,一個地區的牛群經過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內又會流行,這往往懷疑是另一型或亞型病毒所致。這是因為該病毒易發生變異。該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在冰凍情況下,血液及糞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陽光直射下60分鐘即可殺死;加溫85℃15分鐘、煮沸3分鐘即可死亡。對酸堿之作用敏感,故1%一2%氫氧化鈉、30%熱草木灰、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各種偶蹄動物都可自然感染口蹄疫,其中以牛、豬最敏感,其次為羊和駱駝等。人也偶而被感染。在新疫區本病的發病率可達100%,而老疫區較低。幼畜比成畜易感,死亡率也較高。本病的傳染源主要為患病動物和帶毒動物,由水泡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向外界散播病毒,污染牧地、飼草、飼料、飼養用具、水源、場地、運輸工具等,往來人員、非易感動物(狗、馬、野生動物、鳥類等),尤其是未經消毒處理的病畜產品(肉品、頭、蹄和皮毛)、空氣都是重要的傳播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和粘膜是本病的傳播途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往往是秋末開始,冬季加劇,春季減輕,夏季平息。如果流行主要在豬群中發生,則因春季和秋季時,大量易感動物增加,而在一年中可能出現兩次的發病高潮。據大量資料統計,口蹄疫的爆發流行具有周期性特點,在一個地區每隔數年就流行一次。
將引起口蹄疫的病毒利用生物科技大量培養,收集后再予殺死等適當處理后,制成”口蹄疫疫苗”。”口蹄疫疫苗”注射健康的豬只數天后,就引起豬只體內產生蛋白質成分的免疫抗體,并于第一劑注射后三至四個禮拜再注射第二劑,以提高抗體之產生,此免疫抗體即可保護豬只不受口蹄疫病毒的感染。
查看更多關于口蹄疫的病因原理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