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腸澼、赤沃)
痢疾的飲食療法有什么
對于細菌性痢疾,切斷傳播途徑是防治菌痢的重要的環節。要管好水源、食物和糞便、消滅蒼蠅,注意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衛生習慣。早期發現患者和帶菌者,早期隔離,早治療,直至糞便培養隔日一次、連續2至3次陰性才可解除隔離。對于托幼、飲食行業、供水等工作人員,要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帶菌者,對于慢性菌痢帶菌者,應調離工作崗位。那么如何對痢疾進行飲食調理。
痢疾的飲食療法有:
1.在發熱、腹痛、腹瀉明顯時,應禁食。
2.當癥狀稍有減輕時,可進食清淡、營養豐富、易消化、脂肪少的流質飲食。如藕粉、米湯、果汁、菜汁、禁飲牛奶、豆漿及易產氣的其他飲食,以保證腸道的充分休息,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每日6餐,每餐200毫升~250毫升。
3.發熱,腹瀉癥狀好轉后,可食少渣無刺激性飲食,由少渣、少油半流過渡到半流、軟食或普食。
4.可食用粥、面條、面片、小餛飩、豆腐、蒸蛋羹、小肉丸、魚丸、燒魚、菜泥等,每日可3餐或5餐,量不宜過多。
5.應多飲水,改善脫水和毒血癥,利于毒素的排泄。禁食油煎或油炸食物,芹菜、韭菜、蘿卜、咖啡、濃茶、酒類、刺激性調味品,生冷食物等其他飲食,待腸道病變康復后再食用普通膳食。
6.排便次數減少后,可喝些肉湯(去油)、牛奶、豆漿、蛋花湯汁等流質飲食。以后可逐漸給以清淡、少油、少渣的半流質飲食,如大米粥、藕粉、面片等。
7.腹瀉如完全停止,就可增加蛋羹、魚片、碎嫩瘦肉、菜泥等軟食品。即使食欲旺盛也只能采用少量多餐次的進食方法,而且每餐食物的總量也不宜過多,以利消化。
- 友情鏈接:
- 痢疾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