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瘤的輔助診斷檢查
時間:2015-07-17來源:求醫網
1、X線鋇餐檢查:放射影像異常對診斷胃泌素瘤有一定價值,胃皺襞常明顯突起且胃內含有大量液體,但類似的大胃皺襞亦見于巨大肥厚性胃炎病人、胃淋巴瘤或其他浸潤性疾病。胃泌素瘤其他的X線征象包括:整個十二指腸和部分空腸的黏膜皺襞變厚增寬,十二指腸擴張,小腸襻彼此分開,小腸腔內存在大量液體,造成鋇劑不規則絮狀沉淀。上消化道鋇餐檢查一般不能顯示胰腺胃泌素瘤,但常可發現突出于十二指腸壁的腫瘤。
2、激發試驗:幾個胃泌素激發試驗已經用于診斷胃泌素瘤,這些試驗對血清胃泌素增高不明顯的病人價值最大。如病人臨床表現高度可疑胃泌素瘤而血清胃泌素濃度為臨界值或輕度增加(150~1000pg/L),則刺激試驗是確立或排除診斷所必需的。主要的刺激試驗分別是:促胰液素激發試驗;鈣劑激發試驗;標準餐刺激試驗。每種試驗均需多次測定血清胃泌素濃度。
(1)促胰液素激發試驗:是判斷胃泌素瘤病人最有價值的刺激試驗。正常人或普通十二指腸潰瘍病人,靜脈注射促胰液素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可輕度減少、不變或輕度增高。相反,胃泌素瘤病人,靜脈注射促胰液素則常誘發血清胃泌素濃度極度增加。目前采用純豬促胰液素2U/kg于30min內靜脈注射,血清標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量,胃泌素瘤病人靜脈注射促胰液素后血清胃泌素濃度至少迅速(2~10min內)增加200pg/L,然后逐漸恢復到注射前水平。靜脈注射促胰液素后,超過95%的胃泌素瘤出現陽性反應,本試驗的假陽性罕見。
(2)鈣劑激發試驗:在鈣劑激發試驗中,注射鈣劑前30min抽血測定血樣中放射免疫標記的胃泌素,實驗開始后每隔30min測定血樣中放射免疫標記的胃泌素,共測9次。80%的胃泌素瘤病人在輸注鈣劑后表現胃泌素釋放增多,且多數胃泌素瘤患者濃度增加顯著(增加量>400pg/L),而正常人或普通潰瘍者則只有少許增高,最高胃泌素濃度通常在注射初始就達到。鈣劑激發試驗的敏感度和特異性較促胰液素激發試驗差。若胃泌素瘤病人對促胰液素激發試驗無陽性反應,一般也不會對鈣劑激發試驗發生反應。
(3)標準餐刺激試驗:標準餐包括1片面包、200ml牛奶、1個煮蛋、50g奶酪(包括20g脂肪,30g蛋白質,25g糖類),攝食前15min、0min以及攝食后每隔1min分別抽血測定胃泌素值直至攝食后90min。胃泌素瘤病人血清胃泌素的特征包括空腹高胃泌素血癥(超過150pg/L),靜脈注射促胰液素后迅速而顯著的血清胃泌素增高(增高超過200pg/L),鈣劑輸注后血清胃泌素的顯著增加(增加超過400pg/L)。對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解釋中最常見的錯誤是一發現高胃泌素血癥后就作出胃泌素瘤的診斷。應該注意胃酸缺乏或胃酸過少比胃泌素瘤更常引起高胃泌素血癥。一旦存在空腹高胃泌素血癥,應確定是胃酸高分泌還是胃酸缺乏或胃酸過少所致。上述檢查應在開始任何激發試驗(如促胰液素激發實驗)之前完成。如果高胃泌素血癥系由胃酸缺乏或胃酸過少引起,則沒有必要作胃泌素瘤的進一步檢查。
查看更多關于胃泌素瘤的輔助診斷檢查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