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平滑肌瘤的輔助診斷
時間:2015-07-17來源:求醫網
胃平滑肌瘤臨床輔助診斷方法如下:
1、X線檢查診斷
上消化道鋇餐典型征象為突入胃腔內之腫物,胃內圓形或橢圓形充盈缺損外形整齊,邊緣清楚,周圍黏膜和胃壁正常,無蠕動功能障礙,腫瘤并發潰瘍者,于腫瘤形成的充盈缺損區,常可見一深在龕影,周圍光滑,無黏膜聚集現象,與一般消化性潰瘍不同。漿膜下腫瘤或腫瘤向胃外突出時,由于腫瘤的牽拉和壓迫,可使胃壁產生畸形,或呈外在壓跡樣缺損之表現。但對腔外腫瘤及早期腫瘤較難發現,有時易將胃平滑肌瘤合并潰瘍誤診為消化性潰瘍。
2、腹部B超檢查
采用飲水法超聲檢查可清晰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生長方式及其內部回聲結構,對診斷胃平滑肌瘤有一定價值,缺點是難以確定其性質和組織來源。若能結合胃鏡活檢檢查,則可大大提高診斷率。聲像顯示平滑肌瘤邊緣光滑,內呈均勻性低回聲。
3、超聲胃鏡診斷
目前被認為是提高早期診斷率的最有價值的手段,文獻報道其符合率達63%。能同時顯示胃腔內外瘤體全貌,不僅可發現早期病變,還可了解腫瘤的大小和深度,但由于價格昂貴,國內尚未普及。
4、CT檢查
胃平滑肌瘤的影像特點為:上腹部實性腫塊,與一側胃壁關系密切,有時能清楚地顯示胃壁向胃腔內突出或向胃外突出,腫塊多小于5cm,呈圓形或類圓形,表面光滑。腫塊密度多均勻,偶可見鈣化。增強掃描可見動脈期病灶多呈低強化改變,延遲掃描多呈均勻中等強化,偶可見中心部壞死不強化的低密度灶。
5、胃鏡檢查診斷
普通內鏡可以直觀腔內型腫瘤的形態大小及生長特點,亦可直接行組織活檢以取得病理學證據,甚至可經胃鏡行胃平滑肌瘤摘除術。但對于沒有侵犯黏膜的腫瘤及腔外型腫瘤則意義不大。可見半球形或球形隆起,表面黏膜 緊張光滑,色澤與周圍黏膜相同,頂部有時可出現缺血壞死性潰瘍,術前確診較困難,常需要組織學檢查才能證實。
查看更多關于胃平滑肌瘤的輔助診斷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腫瘤科疾病
- 多發性骨髓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軟組織肉瘤
- 腫瘤與疼痛
- 肺癌
- 食管癌
- 食管良性病變
- 淋巴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腫瘤與疼痛
- 軟組織肉瘤
- 直腸癌
- 腫瘤疾病
- 肺癌
- 甲狀腺癌
- 食管癌
- 縱隔腫瘤
- 垂體腺瘤
- 脊髓腫瘤
- 顱內腫瘤
- 泌尿系腫瘤疾病
- 軟組織肉瘤
- 胸主動脈瘤
- 乳腺癌
- 乳腺纖維腺瘤
- 肝癌
- 肝血管瘤
- 胰腺癌
- 婦科腫瘤
- 小兒血液腫瘤
- 小兒腫瘤
- 小兒骨腫瘤
- 眼眶病眼腫瘤
- 骨腫瘤
- 脊柱腫瘤
- 鼻咽癌
- 口腔頜面腫瘤
- 皮膚腫瘤
- 腎癌
- 前列腺癌
- 膀胱癌
- 黑色素瘤
- 間質瘤
- 宮頸癌
- 骨癌
- 膠質瘤
- 腦動脈瘤
- 聽神經瘤
- 垂體瘤
- 顱咽管瘤
- 腦瘤
- 子宮癌
- 淋巴癌
- 卵巢癌
- 血管瘤
- 脂肪瘤
- 胰腺腫瘤
- 陰莖癌
- 賁門癌
- 腦膠質瘤
- 脂肪肉瘤
- 肺腺癌
- 肉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舌癌
- 錯構瘤
- 骨瘤
- 軟骨瘤
- 甲狀腺腺瘤
- 骨巨細胞瘤
- 軟纖維瘤
- 神經膠質瘤
- 頸部血管瘤
- 軟組織腫瘤
- 外陰腫瘤
- 非骨化性纖維瘤
- 殘胃癌
- 早期乳腺癌
- 輸尿管腫瘤
- 漿細胞瘤
- 食管平滑肌瘤
- 中耳癌
- 小腸腫瘤
- 膽囊腫瘤
- 骨髓瘤
- 骨樣骨瘤
- 皮膚纖維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蔓狀血管瘤
- 小兒血管瘤
- 腦垂體腺瘤
- 腎盂癌
- 睪丸腫瘤
- 胸腺癌
- 炎性乳腺癌
- 鼻血管瘤
- 腸癌
- 腸腫瘤
- 唇癌
- 大腸癌
- 膽管癌
- 膽脂瘤
- 腹部腫塊
- 睪丸癌
- 結直腸癌
- 口腔癌
- 淋巴管瘤
- 鱗狀細胞癌
- 毛囊瘤
- 腦血管瘤
- 尿道癌
- 氣管腫瘤
- 上頜竇癌
- 腎錯構瘤
- 腎腫瘤
- 嗜鉻細胞瘤
- 外陰癌
- 外陰浸潤性鱗癌
- 外陰平滑肌肉瘤
- 外陰乳頭狀瘤
- 外陰脂肪瘤
- 胃平滑肌瘤
- 纖維肉瘤
- 心臟內粘液瘤
- 星形細胞瘤
- 胸腺瘤
- 胸腺囊腫
- 牙齦癌
- 牙齦瘤
- 眼部腫瘤
- 胰腺囊腫
- 陰道癌
- 尤文氏肉瘤
- 原位癌
- 粘液表皮樣癌
- 蛛網膜囊腫
- 胃腸道癌
- 胃惡性淋巴瘤
- 胃畸胎瘤
- 腸系膜動脈瘤
- 腸系膜囊腫
- 腸系膜腫瘤
- 腸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