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脂肪瘤的診斷方法有什么
時間:2015-07-20來源:求醫網
胃脂肪瘤一般無明顯癥狀,僅在有合并癥時才出現癥狀,位于賁門附近者,可出現咽下困難;位于幽門區者可并發幽門梗阻癥狀,如腫瘤表面有潰瘍,可出現胃部不適,疼痛等類似胃潰瘍或慢性胃炎的癥狀,約50%的病例可有出血,胃脂肪瘤偶有惡變者,體檢時較大的腫瘤可在上腹部觸及質地較軟,活動,邊界尚清的腫塊。如何診斷胃脂肪瘤呢?下面來為大家詳細介紹。
1、組織病理檢查:腫瘤切面為淡黃色,腫瘤由薄層纖維膜包裹成熟脂肪小葉而成,包膜菲薄,完整,脂肪細胞大小,形態一致,內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葉,小葉間具有分支纖維組織和毛細血管,組織中血管不多,毛細血管分布不均,可混雜有少量散在泡沫細胞,有時亦可見灶性黏液變性,鈣化,骨化,出血,壞死,液化或黃色瘤樣變,纖維組織一般不多,若較多,則稱為纖維胃脂肪瘤,較大胃脂肪瘤蒂扭轉時,可因局部血流障礙,引起液化改變而呈囊腫樣。
2、染色體檢查:細胞遺傳學方面研究示本病與12q,6p和13q染色體異常改變有關。
3、可以照B超:B超可以判它的位置,大小,質地,是實質性的還是囊性的,如果照彩超,可直接看到腫物的血液供應情況,血供豐富的,可能是惡性;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確判斷它的邊界,包膜是否完整,周圍大血管和神經等重要組織的關系。
4、內鏡診斷:內鏡檢查是較為準確的診斷方法,陽性率較高,但需注意與胃外腫物壓迫鑒別,鏡下見一表面光滑,黃或橙色,質軟的包塊,腫瘤表面黏膜彈性較差,被活檢鉗牽拉后不易回縮而形成帳篷征,推壓腫瘤時形成一壓跡,如海綿狀,常規活檢不能達到黏膜下的腫瘤,采用電凝深部活檢才能取到腫瘤組織,有時可在腫瘤表面見到潰瘍,當隆起部分覆蓋正常黏膜而又有潰瘍形成時,需要與癌作鑒別診斷,小于2cm者多為異位胰腺,類癌或肌原性腫瘤,胃脂肪瘤甚少見,對于大于2cm的腫瘤活檢定性有困難時,齊藤利彥等采用摻釹釔鋁石榴石(Nd-YAG)激光或乙醇造成潰瘍,然后在潰瘍深部采取活檢,即使如此,仍有漏診或誤診,所以超聲內鏡的常規使用很有必要。
查看更多關于胃脂肪瘤的診斷方法有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