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癬的檢查診斷方法
時間:2015-07-27來源:求醫網
一、腳癬的檢查
1.真菌檢查
真菌檢查是通過直接鏡檢的方法,找到菌絲和孢子,以供初步診斷一種檢查方法。采集標本時,要注意標本的質量,它直接影響檢查結果,因此,采集多部位的損害可提高陽性率。制片時,溢出的封固液應吸去,以免腐蝕鏡頭。腳癬的優選檢查就是真菌檢查。
2.細菌對于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試驗
惟一氮源試驗是檢測細菌利用不同氮源(無機氮)的能力。氮素是微生物合成細胞物質的必需營養元素,細菌能否利用不同無機氮(硝態氮或銨態氮)進行生長反映了細菌的合成能力,可作為細菌鑒別指標。培養基組合,將需要測定的銨態氨(硫酸銨)或硝態氮(硝酸鉀)加入到基礎培養基中,濃度為0.05%-0.1%。如測定菌不能以葡萄糖為碳源,可用其他適合的碳源代替,如檸檬酸鹽、乙酸鹽或甘露醇等,濃度為0.2%-0.5%。另做一份不加氮源的空白對照(以等體積的無菌水代替)。調pH 7.0-7.2,分裝試管,每管約4-5cm高。112℃滅菌20-30min,制備好的培養基要求無沉淀。細菌對于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試驗也是腳癬的檢查方法之一。
3.皮損
皮損是皮膚因為受外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者是體內的病變而造成的皮膚損傷。大多數皮膚病的皮膚損害的形狀及排列都具有一定規律,清楚地認識皮損的形狀與排列有助于皮膚病的診斷和觀測皮膚病的進展及預后。觸診時注意檢查皮損的堅硬度,如囊腫質軟,檢查損害在皮膚內的深度。皮損是腳癬的檢查方法之一。
二、腳癬的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并結合實驗室查菌檢查,腳癬的診斷并不難。
查看更多關于腳癬的檢查診斷方法的相關常識>>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節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節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嚴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節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