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病的發病病因及機制
時間:2015-07-21來源:求醫網
一、結節病的發病原因
結節病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是一種與感染因素,免疫因素,同時也與遺傳因素相關聯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免疫病理學假說認為,結節病是在某些未知抗原的作用下,主要由巨噬細胞啟動結節病的細胞免疫應答;巨噬細胞釋放多種因子,如IL-1,導致T輔助細胞積聚和增生;T輔助細胞分泌細胞因子,趨化并聚集其他炎癥細胞,此外,受到刺激后的B淋巴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增加,成纖維細胞也開始增生,上述免疫學變化相互作用導致炎癥細胞在受累器官增生形成肉芽腫。
二、結節病的發病機制
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是結節病的重要免疫學特征,表現為外周血淋巴細胞減少,對多種遲發性皮膚試驗反應減弱或消失,對結節病患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 (BALF)的研究發現,BALF中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一定數均明顯增加,但巨噬細胞所占的比例下降而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表明病發部位T細胞功能明顯增強,與外周血T淋巴細胞下降形成對比,兩者呈分離現象,對BALF中T細胞亞群進一步分析發現活動期結節病患者T輔助誘導細胞(CD4)明顯增多,而T遏制性細胞毒細胞(CD8)則低于正常,使CD4/CD8比值明顯升高。
結節病性肉芽腫由上皮樣細胞,巨噬細胞和某些效應細胞組成,其機制是在外來抗原的作用下,肺泡內的T細胞和巨噬細胞被激活,釋放一系列淋巴因子,其中包括T細胞產生的白介素-2(IL-2),單核細胞趨化因子 (MCF),單核細胞移行遏制因子(MIF)和巨噬細胞產生的白介素-l(IL-1),IL-1可促使T淋巴細胞向病變活動部位移行,并促使其增生和分裂,形成了結節病早期以T細胞,單核細胞和肺泡巨噬細胞等炎性細胞或免疫效應細胞浸潤為主的肺泡炎,IL-1還可使T細胞表面的IL-2受體暴露,并促使 T細胞釋放IL-2,IL-2則刺激B細胞,以多克隆的形式產生免疫球蛋白,臨床上可見高γ球蛋白血癥,當病變繼續進展,肺泡炎的細胞成分則不斷減少,上皮樣細胞逐漸增多,并在其分泌的肉芽腫刺激因子的作用下逐漸形成典型的非干酪性肉芽腫,在結節病后期,巨噬細胞釋放的纖維結合蛋白吸收大量的纖維母細胞,與此同時,周圍的炎癥和免疫效應細胞進一步減少以致消失,最后導致廣泛的纖維化。
查看更多關于結節病的發病病因及機制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