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可能并發哪些疾病
時間:2015-07-22來源:求醫網
一、心包炎常見并發癥
放射性心包炎、腫瘤性心包炎、尿毒癥性心包炎、心肌梗死后心包炎、真菌性心包炎、細菌性心包炎、結核性心包炎、急性特發性心包炎、小兒結核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縮窄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二、心包炎并發病癥
可發生以下并發癥: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發的心包炎分為早期發生的心包炎、Dressler綜合征和心室游離壁破裂所致叁個類型:
1、早期發生的心包炎:GISSI 研究的亞組分析表明,溶栓治療使心包炎發生率由12%降至6.7%,治療開始越早,心包炎發生率越低。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干性心包炎發生率無明顯差異,心包積液則多發生于前壁心肌梗死,心包積液的出現亦表明梗死面積較大。有幾個臨床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并發心包積液為自限性,不會發展為心包填塞,但Figueras 報道l473 例心肌梗死患者中92 例合并中等量心包積液(>10mm),其中的60 例出現心包填塞,38 例發生心室游離壁破裂而死亡。多變量分析表明,早期少量心包積液和年齡大于60 歲為晚期中等量積液和心包填塞的獨立預測因子。據報道,個別病例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可發展成心包縮窄。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者住院病死率并不高于無此并發癥者,但長期預后可能較差。Widimsky 報道一組隨訪3 年的資料,心肌梗死有心包炎者心力衰竭和病死率為49%,無心包炎者為16%(P≤0.01),單獨病死率前者偏高(15%∶8%),但無顯著性差異。
2、Dressler 綜合征:通常于心肌梗死1 周至半個月后發生,發病率1%~3%。其發病機制與自身免疫及病毒感染有關,有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包炎者更易發生。Dressler 綜合征罕有發生大量心包積液、心臟壓塞和縮窄性心包炎者,個別患者可反復發作數次。
3、心室游離壁破裂引起的心包炎:心室游離壁破裂引起的心包炎是心肌梗死最嚴重并發癥,50%發生往往造成急性心臟壓塞。患者可突然發生昏迷、抽搐、心跳呼吸停止,絕大多數搶救難以成功,預后極差,占心肌梗死死亡者的5%~10%,患者多為老年人,有長期高血壓病史,心肌梗死為透壁性,缺乏側支循環。使用類固醇激素、不適當使用正性肌力藥物,高血壓未控制、過早的體力勞動和應用抗凝劑等都是可能的誘因。少數患者破裂口很小,形成假性室壁瘤,此類患者及早手術,存活率可達48.5%,若延遲手術,假性室壁瘤可進一步擴張破裂,血液進入心包腔,造成心臟壓塞和死亡。
查看更多關于心包炎可能并發哪些疾病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