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瘡(疣目,枯筋箭,悔氣瘡,瘊子,刺瘊)
千日瘡采用中醫療法
治療千日瘡不僅要選擇正確的方法,主要是方法要針對自己的病情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體質適不適宜用,如果自己沒有辦法決定的時候,可以向身邊的醫生或者是專業的人員進行一些相關的咨詢以后再采取正確有效的方法來進行治療,千萬不可以盲目的采取方法進行治療,以防發生不良后果。而中醫治療千日瘡講究辨證論治。
千日瘡采用中醫療法:
(1)普濟消毒飲:黃芩、黃連各15g,橘紅(去白)、玄參、生甘草各6g,連翹、牛蒡子、板藍根、馬勃各3g,白僵蠶(炒)、2.1g,升麻2.1g,柴胡6g,桔梗6g。每日1劑,水煎內服。有清熱解毒,疏風散邪之功效。加減應用皮損發于顏面者,加桑葉,發于下肢者,加牛膝;皮損深褐色,發展較快者,加青黛、夏枯草、皂角刺,瘙癢者,加蟬蛻、防風。
(2)消風散:當歸、生地、防風、蟬蛻、知母、苦參、胡麻、荊芥、蒼術、牛蒡子、石膏各3,甘草、木通1.5。每日1劑,水煎內服。有散風清熱,燥濕殺蟲,潤燥止癢之功效。加減應用皮損色紅者,加赤芍、三棱、莪術,皮損數,目較多者,加大青葉、金銀花、板藍根、薏苡仁、馬齒莧。臨床報道用本方加減治療千日瘡120例,藥用羌活15g,荊芥10g,防風10g,川芎10g,厚樸10g,黨參15g,茯苓35g,陳皮10g,僵蠶15g,蟬蛻15g,藿香10g等藥。水煎,每日2次口服,1月為1療程,結果治愈85例,顯效15例,有效8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90%。
(3)銀翹散:金銀花、連翹、桔梗、薄荷、牛蒡子、蘆根、竹葉、荊芥穂、豆豉、甘草。每日1劑,水煎內服。主治疏風清熱。臨床運用須在原方基礎上加大青葉、板藍根、赤芍、夏枯草,皮損色紅,加丹皮、紫草。
皮膚科疾病
- 肛周濕疹
- 包皮過長
- 皮膚腫瘤
- 祛斑美容
- 過敏性皮膚病
- 痤瘡
- 小兒皮膚疾病
- 皮膚科疾病
- 黃褐斑
- 毛發移植
- 手汗癥
- 顏面潮紅
- 雞眼
- 日曬傷
- 腳氣
- 體癬
- 念珠菌病
- 汗管瘤
- 紫癜
- 毛囊炎
- 甲溝炎
- 黑痣
- 皮脂腺囊腫
- 多汗癥
- 胼胝
- 頭皮毛囊炎
- 掌跖膿皰病
- 癰
- 凍瘡
- 癢疹
- 結節性癢疹
- 天皰瘡
- 多形紅斑
- 萎縮紋
- 藥疹
- 黃色瘤
- 結節性血管炎
- 色素性蕁麻疹
- 尋常型牛皮癬
- 壓迫性蕁麻疹
- 連續性肢端皮炎
- 毛囊角化病
- 皮膚瘙癢
- 玫瑰糠疹
- 跖疣
- 股癬
- 過敏
- 人工性蕁麻疹
- 糜爛型腳氣
- 脫發嚴重
- 膿性指頭炎
- 奶癬
- 痣
- 干燥綜合征
- 淋巴管炎
- 暗瘡
- 白化病
- 白色糠疹
- 白癬
- 斑禿
- 瘢痕疙瘩
- 扁平疣
- 卟啉病
- 糙皮病
- 淀粉樣變病
- 多肌炎
- 蜂窩織炎
- 汗斑
- 汗皰疹
- 紅皮病
- 甲癬
- 甲周炎
- 腳癬
- 結節性紅斑
- 疥瘡
- 口周皮炎
- 口周濕疹
- 老年疣
- 老人斑
- 毛囊蟲病
- 膿皰瘡
- 皮肌炎
- 皮炎
- 千日瘡
- 丘疹
- 雀斑
- 妊娠癢疹
- 日光性皮炎
- 褥瘡
- 瘙癢癥
- 色汗癥
- 神經性皮炎
- 手癬
- 太田痣
- 外陰毛囊炎
- 外陰皮膚脂溢性
- 外陰色素痣
- 夏季皮炎
- 癬
- 尋常疣
- 疣
- 脂膜炎
- 足癬
- 友情鏈接:
- 千日瘡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