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患者有哪些保健方法
時間:2015-07-24來源:求醫網
1.做好孕期保?。?/strong>做好婦女的孕期保健,及時發現并糾正胎位異常,防止發生胎位性難產,也是預防子宮脫垂的重要措施之一。
2.正確處理分娩各產程:分娩損傷是子宮脫垂的重要病因。產程愈長,子宮脫垂的發病率愈高,這是與支持子宮的懸吊裝置和盆底軟組織遭受損傷的機會較大有關。第一次分娩時所造成的損傷更是關鍵。在子宮脫垂患者中,第一胎產后發病者最高,約占30%。因此正確處理分娩各產程,防止產傷,是預防子宮脫垂的最重要環節。
3.做好哺乳期保?。?/strong>哺乳期間卵巢功能下降。尤其產后長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長期處于低落狀態而導致子宮萎縮,子宮的支持結構和懸吊裝置松弛無力,盆底肌肉的張力和彈性減退,在這種情況下,如遇到增加腹壓或體姿用力等外因條件,均可誘發子宮脫垂。哺乳期在1年以內者,子宮脫垂患者僅占9%以下,而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占90%以上。說明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子宮脫垂的發病率顯著升高。另外發現,婦女在哺乳期承受腹壓后,子宮位置下降較非哺乳期明顯,因此,切實做好婦女哺乳期保健,是預防子宮脫垂的重要措施。
4.做好產褥期保健:產婦從胎盤娩出后至生殖器官恢復到非妊娠狀態,一般需6~8周,這段恢復過程稱產褥期。在產褥期中,婦女的解剖和生理變化均較大,該期若未引起重視,最容易發生子宮脫垂。因此,認真做好產褥期保健,對預防子宮脫垂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5.加強婦女的勞動保護:過度的負重作用及體姿用力是子宮脫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強婦女的勞動保護,是預防和減少子宮脫垂的可靠保證。
查看更多關于子宮脫垂患者有哪些保健方法的相關常識>>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