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水俁病的病因是什么
時間:2015-08-05來源:求醫網
先天性水俁病是世界上第1個因水體污染誘發的先天缺陷,是由于甲基汞中毒引起,由于是1953年在日本南部沿海的熊本縣水俁灣發生,故以地名稱之。當時甲基汞來源于一家氮肥公司,在生產乙醛和氯乙烯過程中,將含甲基汞的廢水排入水俁灣,水生生物攝入甲基汞并蓄積于體內,又通過食物鏈逐級富集。
在污染的水體中,魚體內甲基汞比水中要高萬倍,人們因食污染水中的魚、貝殼而中毒,3年中死亡40余例。水俁病發生2年后開始出現先天性水俁病。此后日本其他地方也有本病發生。先天性水俁病是母體攝入甲基汞,通過胎盤引起胎兒中樞神經系統障礙,主要臨床表現為:嚴重的精神遲鈍,協調障礙,共濟失調,步行困難,語言、咀嚼、咽下困難,生長發育不良,肌肉萎縮,大發作性癲癇,斜視和發笑。病兒大都在3個月后出現各種癥狀。病兒家族中沒有精神病、癡呆及神經病患者,沒有分娩異常情況。其病史的共同特點是,孕婦都吃過甲基汞污染的魚、貝,病兒家中有64%家屬有急性水俁病史。小兒發汞高于母親發汞20%~30%。臍帶血汞高于正常兒。
母親乳汁中甲基汞含量也高。此后有些人出現神經癥狀,有些人確診為水俁病。我國也發現松花江及鄰近河流漁村兒童有食甲基汞污染的魚類而影響神經肌肉隨意運動功能使握力降低,眼手協調功能下降,記憶力較差等。因此,對含汞廢水必須經過凈化處理,達到0.05mg/L(按汞計)以下方可排放,地面水及飲用水汞的最高容許濃度為0.001mg/L,糧食為≤0.02mg/kg,薯、蔬菜、水果、牛乳為≤0.01mg/kg,肉、蛋(去殼)、油≤0.05mg/kg,魚≤0.3mg/kg(其中甲基汞≤0.2)。先天性水俁病是世界上第1個因水體污染誘發的先天缺陷,是由于甲基汞中毒引起,當時甲基汞來源于一家氮肥公司,在生產乙醛和氯乙烯過程中,將含甲基汞的廢水排入水俁灣,水生生物攝入甲基汞并蓄積于體內,又通過食物鏈逐級富集,在污染的水體中,魚體內甲基汞比水中要高萬倍,人們因食污染水中的魚、貝殼而中毒。先天性水俁病是母體攝入甲基汞,通過胎盤引起胎兒中樞神經系統障礙,主要臨床表現為嚴重的精神遲鈍,協調障礙,共濟失調,步行困難,語言、咀嚼、咽下困難,生長發育不良,肌肉萎縮,大發作性癲癇,斜視和發笑。
查看更多關于引起水俁病的病因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