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檢查診斷方法有哪些
時間:2015-08-07來源:求醫網
一、跟骨骨折的檢查
跟骨骨折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學檢查,其主要表現為: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結節的垂直骨折。
(3)載距突骨折。
(4)跟骨壓縮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
X線平片(包括正,側位及跟骨軸線位片)一般即可明確診斷,診斷困難者可行CT掃描或MRI檢查,尤其是CT掃描在該骨折分型診斷及預后判定上作用較大。
二、跟骨骨折的診斷
足跟可極度腫脹,踝后溝變淺,整個后足部腫脹壓痛,易被誤診為扭傷。X線檢查,除攝側位片外,應拍跟骨軸位像,以確定骨折類型及嚴重程度。此外,跟骨屬海綿質骨,壓縮后常無清晰的骨折線,有時不易分辨,常須依據骨的外形改變,結節-關節角的測量,來分析骨折的嚴重程度。
跟骨骨折病人有典型的外傷史,患足承重困難和足跟疼痛,局部觸痛、腫脹和皮下淤血斑亦多明顯。在較嚴重的壓縮骨折時,除可見到足后跟的高度變低和足跟橫徑變寬以及外踝下部正常凹陷消失外,距下關節話動亦完全喪失。但跟骨周邊骨折僅有局部腫脹及壓痛,而距下關節活動范圍多屬正常。x線正、側、軸位片可明確跟骨的結節關節角和其橫徑寬度的改變。
依典型的外傷史、足跟疼痛及壓痛、足跟淤血、寬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難作出骨折判斷。X線片主要是標準側位及軸位片,攝軸位片時X線球管應與足縱軸線呈40°角投照,側位片上從跟骨的前關節突到后關節面畫一線,再自后關節面到跟骨結節畫一線,兩線交角稱跟骨結節畫一線,兩線交角稱跟骨結節角(B?hler角),正常為20°~40°。
查看更多關于跟骨骨折的檢查診斷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