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準確的診斷腸白塞病
時間:2015-08-11來源:求醫網
檢查腸白塞病時,針刺反應是本病目前惟一的特異性較強的試驗,腸白塞病患者在接受靜脈穿刺,肌內注射或皮內注射后24~48h于針刺局部出現膿皰或毛囊炎,周邊紅暈,稱之為針刺陽性反應。部分腸白塞病患者在疾病活動時出現發熱,以低熱多見,時有高熱,可有乏力,肌痛,頭暈等癥狀,部分患者因局部血管炎引起內臟病變,腸白塞病無特異血清學檢查,有時有輕度球蛋白升高,血沉輕,中度增快,約40%抗PPD抗體增高,白細胞抗原HLA-B51可陽性。
腸白塞病的腸管潰瘍好發于回盲部,結腸鏡檢查最有意義,潰瘍多發生于腸系膜附著的對側,呈圓形,小而深的潰瘍,有多發及穿孔的傾向,仔細觀察,小腸鏡對發現小腸潰瘍有幫助,小腸潰瘍和大腸潰瘍的外觀形態不同,小腸潰瘍小而深,常多發,黏膜向潰瘍集中,大多在2cm以下,亦有直徑大到2~3cm者;內鏡可見對向潰瘍中心部的黏膜明顯集中,潰瘍周邊形成明顯隆起,為環堤狀,潰瘍呈不規則的下陷,看上去很似Borrmann2型或Borrmann3型癌的形態,單憑潰瘍的形態與回盲部單純潰瘍難以區分。X線檢查腸白塞病常在回盲部發現黏膜集中的潰瘍龕影,病變部腸管的黏膜可出現狹窄以及小腸和結腸的張力增加等。
此外,診斷腸白塞病還要進行血清反應,血清學反應是指相應的抗原和抗體在體外進行的結合反應。由于腸白塞病抗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進行這類反應時一般都要用含有抗體的血清作為實驗材料,所以把體外的抗原、抗體反應稱為血清學反應。這類反應是根據抗原、抗體具有高度特異性的原理來進行實驗的,即用已知的一方來檢測另一方的存在。既可定性,又可定量。可用已知抗體來檢測未知抗原,如鑒定病原微生物;也可用已知抗原來檢測未知抗體,如協助診斷某種疾病。
查看更多關于怎么準確的診斷腸白塞病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