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咽白喉的病因有哪些
時間:2015-09-01來源:求醫網
咽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短,一般為1-7天,多數為2-4天。白喉桿菌在易感者的上呼吸道(通常為咽部)粘膜表層組織內或體表皮膚內繁殖,分泌外毒素。白喉桿菌一般停留于局部病灶,不進入血行,偶可到達局部淋巴結。而外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者可并發心肌炎和末梢神經麻痹。
咽白喉初期,外毒素滲入咽部局部及周圍組織,引起組織壞死和急性假膜性炎癥。假膜是由從血管滲出的液體中含有的易凝固的纖維蛋白,和炎性細胞、粘膜壞死組織和白喉桿菌凝固在一起而形成,灰白色,邊緣整齊,與粘膜下組織緊密粘連,難以拭去。少數病人的病變可侵入深層組織而形成潰瘍面。喉、氣管及支氣管粘膜上皮具有纖毛,形成的假膜和粘膜粘連不緊,易從氣管切口處噴出。
咽白喉發展期,白喉桿菌分泌的外毒素被局部吸收后,經淋巴和血液散布于全身各組織,與細胞結合引起病變,可引發心肌炎和末梢神經麻痹,因此兩處最敏感。腎臟和腎上腺皮質等處病變也較顯著。外毒素吸收量與假膜的部位和廣泛程度有關,咽部最易吸收,扁桃體次之,喉及氣管最少。假膜越廣泛,說明組織吸收的毒素量越大。毒素和組織結合開始時尚松弛,時間越長結合越牢固,也就不易為抗毒素所中和。
咽白喉為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短,傳播較快,患者多是1~7歲兒童。本病以咽部黏膜形成灰白色假膜及白喉外毒素所致的全身毒血癥為主要特征,輕型者發病較緩,全身不適,體溫38℃左右,輕度咽痛;重者發病較急,咽痛劇烈,可有高熱、煩躁、呼吸急促、發紺及循環衰竭等癥。咽部檢查見扁桃體腫大,表面覆有灰白色假膜,范圍超出扁桃體之外,假膜多較厚,不易剝離,若強行剝離,遺留出血創面。
查看更多關于引起咽白喉的病因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