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血管神經梅毒的病理
時間:2015-02-02來源:求醫網
血管神經梅毒病理改變:血管神經梅毒主要累及腦部及脊髓的中、小動脈,出現梅毒性動脈內膜炎及相應區域腦及脊髓組織軟化。
常見受損的動脈有大腦前動脈的分支回返動脈,該支主要供血尾狀核頭的前下部,鄰近的殼核及內囊前肢。大腦中動脈及其分支也可受累,后者供血殼核、尾狀核,內囊前肢的下余部分,內囊后支的背側部及蒼白球等處。椎動脈、基底動脈及脊髓前動脈均可累及。
病變可局限于一個動脈或某個動脈的一段。受損動脈的外膜增厚,有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中層變薄,其內肌層及彈力纖維破壞,但有時彈力纖維仍可保持完好。內膜下纖維增生變厚使血管腔變窄,受累的動脈內有血栓形成,并呈機化及再通。有的動脈形成閉塞性動脈內膜炎。較小的動脈可僅有內膜增生,僅使管腔狹窄而無炎性反應稱Nissl-Alzheimer動脈炎。沿大血管壁的滋養血管周圍可有炎性細胞浸潤。由于梅毒性動脈炎發生的血管不同,故引起受損的神經組織位置不同,軟化灶大小不一,并有時在腦內呈多數小梗死。
上述血管病變也可見于其他類型的神經梅毒,如腦膜血管梅毒和麻痹性癡呆等。如果梅毒性動脈炎侵犯脊髓前動脈或脊髓后動脈,可引起一個或幾個脊髓節段有不同程度的軟化,并和脊髓的側支循環良好與否有關。軟化區域均呈典型的梗死性病理改變。在極少數的病例中發生動脈瘤。
查看更多關于解析血管神經梅毒的病理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