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癲癇會表現出哪些癥狀
時間:2015-09-16來源:求醫網
小兒癲癇是多發于新生兒的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患上小兒癲癇的兒童會出臉部或眼部側面的抽搐,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生長發育和日常生活,以下是小兒癲癇的具體癥狀:
1、簡單部分性發作:發作開始意識多不喪失,最初的發作表理可反映癲痛起源的腦區。小兒時期以部分運動性發作為多見,有限局性某部軀體的抽動、轉側性作、杰克遜發作(發作自一側口角開始,依次波及手、臂、肩)等。抽動后可發生一過性(24小時內)癱瘓,稱To—d麻痹。部分感覺性或植物神經性發作在小兒時期較少見:前者表現為軀體感覺異常或有特殊感覺征候,后者可有陣發性嘔吐、腹痛等。
2、復雜部分性發作:即精神運動性發作,與簡單部分發作不同,發作時有意識障礙如突然凝視。顳葉癲癇即以這種形式發作,意識障礙前可有先兆。諸如恐怖或各種幻覺等,表明癲痛起源于腦的邊緣系統。同時可伴有反復刻板的自動癥如咀嚼、吞咽、情感沖動、奔跑或自言自語等行為。額葉起源者發作形式相同。但次數較頻,每次持續時間短,發作中常有特殊姿態及不自主的發聲等。腦電圖在發作時可有雙照顳、額區癇樣放電。
3、部分性發作泛化成全身性發作:由簡單及復雜部分性發作泛化而成。
4、強直一陣攣發作:叉稱大發作,是小兒癲癇中最常見的發作類型。發作時意識突然喪失,可突然咬舌及尿失禁也時有發生,隨即出現節律性肢體陣攣抽動,口吐白沫,逐漸呼吸恢復,抽動減少,肌肉松弛,隨后進入深睡,醒后一般狀況良好。發作間期腦電圉有全導散在癇樣放電,發作時腦電圖先有快波,繼而出現全導廣泛高幅棘波,雜有慢渡發放。
原發性大發作癲痛具有遺傳性,大多數在睡眠覺醒后短期內發作,有時可伴有失神等發作。繼發性大發作癲癇則多為繼發于各種腦病變所致部分性癲癇的泛化。
5、失神發作:失神癲癇有遺傳傾向,多在5~7歲起病,發作頻繁,但智力發育正常(頻繁發作可影響學習成績)。典型失神發作時突然中止正在進行的活動而凝視,一般在半分鐘以內意識即恢復,可繼續原來的活動。
發作時EEG呈典型彌漫性雙側對稱同步的棘慢綜合波,每秒3次。發作可由過度換氣誘發,少數除短暫凝視外可伴有輕度肌張力低下或自動癥。隨年齡增長可伴有大發作癲癰。少年失神癲癇于青春期起病,發作頻率較低,EEG在發作時有每秒3。5次棘慢渡,多伴有大發作。非典型失神發作往往起止較緩慢,EEG的棘慢波多不規則、不對稱,背景渡也異常。
6、肌陣攣發作:發作呈全身或某部肌肉的突然短暫一次或多次收縮-意識可不喪失,EEG有多棘渡慢波、棘或尖慢波。
①少年肌陣攣癲癰(JME):多于12~15歲起病,主要表現為早晨起床后雙肩和上臂有不規則的單次或多次肌陣攣。極少數有跌倒,意識無改變,不影響智力,睡眠不足及疲勞可使之加重,起病數年后常同時伴有大發作癲癇,EEG有全導快速而不規則的棘慢及多棘慢波以4~6次,秒為多,本型有顯著的遺傳傾向,家系調查資料表明屬多基因復雜遺傳,患者及其家系成員中除JME外還可有失神發作及大發作者。
②嬰兒良性肌陣攣癲癇:多于1—3歲起病。呈肌陣攣及失張力發作,也可伴大發作,EEG在發作問期有:~3次,秒或4—6次,秒棘慢,多棘慢波,對光刺激敏感,發病前發育正常,病后智力及神經系統檢查均正常。
以上內容是小兒癲癇的具體癥狀,如果新生兒發生以上任何一個癥狀,需要馬上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診斷,然后接受正確的治療方法。
查看更多關于小兒癲癇會表現出哪些癥狀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