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的低鎂血癥的外界因素是什么
時間:2016-02-25來源:求醫網
低鎂血癥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內分泌疾病,此疾病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傷害極大,對低鎂血癥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會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及時治療低鎂血癥是十分關鍵的,但是在治療低鎂血癥之前,充分了解低鎂血癥的相關介紹還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患上的低鎂血癥的外界因素是什么呢?下面我們針對此問題進行具體介紹。
因胃腸道疾病而發生低鎂血癥,臨床上并不少見,但容易被忽視。如小腸大部分切除術后。吸收不良綜合征。胰腺炎。各種腸道炎癥。多種原因引起的長期嘔吐,腹瀉,胃腸減壓引流均可引起腸道鎂排出增多,同時又有鎂攝入不足,可引起低鎂血癥。
若嚴格限制鎂的攝入,1周內可出現血清鎂濃度的下降,尿鎂的排泄量也明顯減少,紅細胞內鎂的濃度也降低,如果嚴格限制鎂的攝入5~6周,臨床上可出現低鎂血癥的表現,胃腸道手術后的患者禁食,僅給予一般的靜脈營養,不注意補鎂,可出現一過性輕度低鎂血癥。在危重癥患者則容易出現長期攝入不足的情況,出現明顯的低鎂血癥,嚴重機體營養不良或過度消耗的患者,在恢復期,由于合成代謝旺盛,機體鎂的利用量增加,而攝入量相對不足,也可出現輕,中度低鎂血癥,哺乳期或懷孕期的婦女,嬰幼兒由于對鎂的需求量增加,若不注意增加鎂的攝入,也可出現輕度低鎂血癥。
大部分利尿藥有排鎂作用,若使用過頻,可增加尿鎂排泄,但通常癥狀較輕,這在臨床上往往忽視,而僅僅注意鉀離子的問題。洋地黃類藥物可遏制腎小管對鎂的重吸收,在低鎂血癥時,無論有無低鉀血癥,皆容易發生洋地黃中毒,因此用洋地黃類藥物的患者不僅要注意鉀離子的補充,也要注意鎂離子的補充。腎臟本身病變包括腎小管損害和腎間質損害均可引起鎂離子的吸收下降,引起低鎂血癥。
以上就是患上的低鎂血癥的外界因素是什么的具體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一般只要低鎂血癥患者能夠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那么治療低鎂血癥的效果還是十分顯著的。
查看更多關于患上的低鎂血癥的外界因素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