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發(fā)生低鎂血癥的措施有哪些
時間:2016-02-26來源:求醫(yī)網
低鎂血癥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腦部疾病,此疾病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傷害極大,對低鎂血癥在的生活以及工作也會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及時治療低鎂血癥很重要,與治療低鎂血癥相比建議是生活中就可以有效預防低鎂血癥疾病,那么避免發(fā)生低鎂血癥的措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針對此問題進行具體介紹。
輕度缺鎂的低鎂血癥病人,可由飲食或口服補充鎂劑。可給予氧化鎂250~500mg(6.25~12.5mmol),每日4次,多數(shù)低鎂血癥病人能耐受而不引起腹瀉。或用氫氧化鎂200—300mg,每日4次,或10%醋酸鎂溶劑10ml,低鎂血癥患者每日4次。對可能發(fā)生低鎂血癥的患者及早給予預防性劑量的鎂治療,比如對使用腸外營養(yǎng)治療的患者,應常規(guī)補充鎂。長期使用利尿劑而飲食不好的患者也應適當補充鎂,并定期監(jiān)測鎂離子的水平。極治療原發(fā)疾病,防止鎂的進一步丟失。同時糾正可能并存的低鉀、低鈣或酸中毒等。
低鎂血癥患者如有驚厥、昏迷或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可給硫酸鎂1~1.25g于5%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緩慢(5分鐘)靜脈注射,繼以5g于1000ml溶液中于10小時靜脈滴注完畢,在以后5天內可每日給5g于2000ml溶液中緩慢靜脈滴注。重度低鎂血癥,出現(xiàn)嚴重手足搐溺、痙攣發(fā)作或室性心律失常等,則給予靜脈注射。靜脈注射首次以硫酸鎂3g(12.2mmol)加于葡萄糖注射液1000ml,于6小時內靜脈滴注,溶液中可加入所需的其他電解質,繼以3g于2000ml溶液中緩慢滴注。
吸收不良綜合征是因腸內胰酶活性降低膽鹽減少及小腸壁病損等小腸吸收原因,造成腸道吸收障礙。下消化道的消化液中鎂的濃度較高因此潰瘍性結腸炎,長期服瀉劑都可致低鎂血癥。低鎂血癥時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誘發(fā)心力衰竭并加重洋地黃中毒,此與缺鎂引起心律失常有關。鎂在維持心肌細胞膜對各種離子的選擇性通透起一定作用鎂能影響ATP酶的活性,參與ATP水解釋放能量,缺鎂時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傳遞加快,這些都是促使心律失常發(fā)生的重要因素。
以上就是避免發(fā)生低鎂血癥的措施有哪些的具體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只要低鎂血癥患者能夠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治療,那么治療低鎂血癥的效果還是十分顯著的。
查看更多關于避免發(fā)生低鎂血癥的措施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