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的病因有哪些
時間:2015-02-07來源:求醫網
習慣性流產的病因十分復雜,近20年來一直是研究的熱點。一般認為對于孕12周前發生的早期自然流產,常見原因多為染色體異常、黃體功能不全、免疫因素、感染等;而對于孕12-28周之間發生的晚期自然流產的常見原因多為子宮畸形、宮頸內口松弛、全身性疾病等。一旦有多次流產的病史發生,就應該進行相關的系列檢查,在排除了相關疾病或對相關疾病進行治療痊愈后再懷孕。
(一)遺傳因素:由于染色體的數目或結構異常所致的胚胎發育不良,是引起復發性自然流產的常見病因。在早期妊娠自然流產中,核型異常的發生率高達60%~70%(流產兒染色體異常占50%~60%,夫婦一方或雙方有染色體異常的約占10%)。由此可見,遺傳因素是自然流產的最主要的元兇,尤其是懷孕頭3個月內的流產。自從1962年報道了復發性自然流產夫婦與染色體異常有關以來,流產夫婦的染色體異常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已有較為廣凡深入的研究。夫婦雙方及流產物染色體檢查也被列為常規檢查。夫婦染色體檢查發現常見的核型異常有:易位(44%),嵌合體(48%),缺失或倒位(8%)。對于常染色體平衡易位和非同源性羅泊遜易位攜帶者,從理論上講均有分娩正常核型及攜帶者嬰兒的機會,對這些夫婦應當做產前檢查,確保生育正常的嬰兒。而對于醫學上建議不宜生育的夫婦不應勉強。另一種情況是夫婦雙方染色體都正常,但是配子形成和胚胎發育過程中出現了染色體異常。例如女性年齡大于35歲,卵子老化,易發生染色體不分離,導致染色體異常。
(二)內分泌因素:復發性自然流產20%-25%是由于內分泌異常引起的,其中早期流產常見原因為黃體功能不全。
(1)黃體功能不全:卵巢黃體分泌孕酮,孕酮不足會導致子宮內膜發育不良,妨礙孕卵植入及早期胚胎發育。在妊娠8周以前,孕酮的主要來源是妊娠黃體。妊娠8周以后,胎盤滋養細胞才逐漸代替黃體成為孕酮的主要來源。如果在8周前孕酮不足,將導致流產。
(2)高泌乳素血癥:泌乳素遏制黃體功能,使黃體期變短,孕酮不足,同時,還可以影響子宮局部正常泌乳素水平,影響胚胎發育,造成流產。
(3)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自然流產率較高,大約30%左右。導致流產原因及機制復雜。治療上需要進行綜合治療。
(4)多囊卵巢綜合征:大約有40%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發生復發性自然流產,主要是由于伴發高泌乳素血癥、黃體功能不全、雌激素水平低、卵質量差、子宮內膜異常等。該病可以進行相關的治療,應該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生育。
(5)甲狀腺功能障礙和糖尿病:該類疾病也可以導致習慣流產。
查看更多關于習慣性流產的病因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