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齊病人需要做哪些常見的檢查
時間:2016-03-23來源:求醫(yī)網(wǎng)
心律不齊病人需要做哪些常見的檢查?心律不齊食物致病因素比較復雜,很多病人由于誘因不同,會接受不一樣的治療。由此可見,心律不齊這種疾病是需要通過專業(yè)的檢查才可以確診,那么,心律不齊病人需要做哪些常見的檢查?心律不齊患者往往會采取心電圖檢查來了解心臟功能。當然還要其他檢查措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心律不齊是心臟病常見的癥狀,可以由于多種心臟疾病而導致。常見引發(fā)心律不齊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等,這些疾病都可能導致心臟結構或心臟功能改變。心律不齊即為心臟病的癥狀,就應該完善檢查以查找其原發(fā)病因,而心臟超聲檢查是診斷原發(fā)疾病不可缺少的檢查項目。
心律不齊病人需要做以下常見的檢查:
1、心電生理檢查
這是一種有創(chuàng)檢查,就是將幾根多電極導管經(jīng)靜脈或動脈插入,放置在心腔內不同部位記錄電活動。這項檢查可以確診患者心律不齊及其類型,了解心律不齊的起源部位和發(fā)生機制;識別和治療某些心動過速;判斷預后。
2、動態(tài)心電圖
即長時間心電圖記錄(Holter)。在24小時內用一種小型便攜式記錄器連續(xù)記錄患者的心電圖情況,患者睡覺、吃飯、活動都帶著,它能了解心律不齊發(fā)作和日常活動的關系、晝夜特點等。
3、運動試驗
運動時有心悸的心律不齊患者可以用這種檢查方法,即同步觀察患者運動時的心電圖情況。
4、食管心電圖
在食道內插入特殊的電極,可以記錄到清晰的心房電位,有助于某些特殊類型心律不齊的診斷。
5、心臟超聲檢查
心臟超聲檢查可以對于心律不齊患者起到早期診斷、治療決策、評價療效、提示預后的作用,并且這種檢查具有很多的優(yōu)點。心臟超聲檢查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診斷方法,檢查過程安全,不需要注射造影劑、核素或其他染色物質,超聲儀器沒有放射性物質輻射,操作方法簡便,適合心律不齊患者反復多次檢查,檢查儀器可以移動,適合在床旁進行檢查。通過多平面、多方位超聲成像可以對每個心腔進行檢查,完整評價整個心臟的解剖結構和功能,可以通過評價心室壁的收縮期增厚率和心室腔大小的改變情況,來評價心肌收縮力及心臟功能。
上面介紹了“心律不齊病人需要做哪些常見的檢查”的內容,心律不齊屬于內科常見的疾病,患者在了解自身癥狀后,就要到正規(guī)醫(yī)院確診,同時還需要加強自身的護理,希望上面的文章可以幫助到患者們。
查看更多關于心律不齊病人需要做哪些常見的檢查的相關常識>>
心血管科疾病
- 肺動脈高壓
- 冠心病
- 射頻消融術
- 小兒心肌病
- 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
- 高血壓與腎病
- 起搏器植入
- 小兒心律失常
- 心律不齊
- 心絞痛
- 心臟病
- 心肌炎
- 風心病
- 風濕性心臟病
- 高血壓
- 高血脂
- 低血壓
- 冠狀動脈粥樣硬
- 變應性血管炎
- 擴張型心肌病
- 繼發(fā)性高血壓
- 竇性心律失常
- 肥厚型心肌病
- 心內膜炎
- 缺血性心肌病
- 惡性高血壓
- 動脈栓塞
- 酒精性心肌病
- 冠狀動脈造影
- 高血壓病
- 心臟神經(jīng)癥
-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 川崎病
- 房顫
- 房間隔缺損
- 心包炎
- 心肌梗塞
- 心肌缺血
- 心力衰竭
- 心源性休克
- 血管肉瘤
- 早搏
- 直立性低血壓
- 腸系膜上動脈栓
- 腸系膜上動脈血
- 腸系膜上動脈壓
- 腸系膜上動脈綜
- 腸系膜上靜脈血
- 心內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