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病因分析
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包括下面三個層次之典型病變:(1)髖關節發育不良(2)髖關節半脫位(3)髖關節完全脫臼。髖關節發育不良指的是嬰兒或兒童的髖關節不是因為受傷、感染并發癥、各種肌肉麻痹或其他神經病變引起的問題。可能是有遺傳因素決定的先天性原因,加上一些外在機械性的因素而引起。典型的髖關節脫臼,其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至一點五。
一、病因:
機械因素(45%)
臀位產時有異常屈髖的機械應力,可導致股骨頭后脫位。出生時,髂骨、坐骨及恥骨僅部分融合,髖臼窩極淺,所以分娩時胎兒髖關節有很大的活動幅度,以使胎兒容易通過產道。因此,胎兒在出生前后這段時間內,最容易發生髖關節脫位。
內分泌因素(25%)
韌帶松弛曾被認為是重要發病因素,妊娠后期母親雌激素分泌增多會使骨盆松弛,有利于分娩,也使子宮內胎兒韌帶產生相應松弛,在新生兒期較易發生股骨頭脫位。
遺傳因素(25%)
一般認為遺傳和原發性胚質缺陷對發病可能起重要作用。胎兒的髖關節開始是間質性軟骨形成的裂隙,先呈深凹圓形,然后逐漸變淺,呈半圓形。若胎兒下肢置于伸直內收位,則股骨頭不易置于髖臼的深處,極易脫位。
二、發病機制:
出生時以關節囊松弛為主要病理改變,隨著年齡增大和脫位程度加重,特別是開始行走后,可逐漸出現下列病理變化:
1.關節囊伸長,與髂骨粘連,中部狹窄呈啞鈴狀。
2.髖臼盂唇增厚,開始為外翻,隨行走增多而成內翻,圓韌帶增長變粗,橫韌帶肥厚,髖臼因缺乏股骨頭的正常壓力刺激而發育不良,變淺并呈斜坡狀。
3.股骨頭骨骺發育延遲,甚至發生缺血性壞死,股骨頸前傾角和頸干角增大。
4.股內收肌攣縮,臀肌松弛。
5.髂骨翼處形成假臼,骨盆傾斜和代償性脊柱側凸。

骨科擴展知識
- 急診病人就診須知
- 門診患者就醫指南
-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生活中必須要注意哪些呢?
- 有哪些按摩的方法能幫助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預防關節畸形呢?
- 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后在臨床上需要進行哪些常規的檢查呢?
- 強直性脊柱炎的護理主要包括有哪些內容呢?
-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哪些措施能預防駝背的發生呢?
- 專家解析股骨頭壞死的早期癥狀都有什么
- 膝關節疼痛是股骨頭壞死的表現
- 股骨頭壞死康復保健方法
- 人們常說的不死的癌癥就是指股骨頭壞死疾病,有這樣的稱謂也充分說明了該疾病的危害性及影響力,治療該疑難雜癥必須要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否則很難完全讓患者康復,而且股骨頭壞死康復期間,飲食方面要特別的引起注意,以免出現病情意外。
- 股骨頭壞死康復期間如何吃
- 友情鏈接:
- 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