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檢查項目
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越早治療越有效,因為1歲內是寶寶髖關節發育最快的時候。如果能在寶寶1歲以內發現先天性髖關節發育問題,通常采用夾板固定就可治好,夾板可以使寶寶的髖關節保持正確位置。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寶寶,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治療,都需要在較長時間里注意及時復查,以保證髖關節正常發育,從而達到髖關節發育治療的較好效果。
1.Von-Rosen(外展內旋位)攝片法
嬰兒仰臥,使其兩髖伸直并外展45°,盡力內旋位攝片,正常時,股骨干軸線的向上延長線經髖臼外緣相交于腰骶平面以下,但髖關節脫位時,此線則經髂前上棘相交于腰骶平面以上,然而,個別患兒的髖關節脫位在外展,內旋位有自然復位的可能,結果表現正常,本法測量較為可靠,適用于新生兒期股骨頭骨化中心尚未出現者。
2.Perkin象限
股骨頭骨骺核骨化出現后可利用Perkin象限判斷髖關節的脫位情況,即在兩側髖臼中心間連一直線,稱為H線,再從髖臼外緣向H線做一垂線(P線),將髖關節劃分為四個象限,正常股骨頭骨骺位于內下象限內,在外下象限時為半脫位,在外上象限內時為全脫位。
3.髖臼指數 從髖臼外緣向髖臼中心連線,其與H線相交所形成的銳角,稱為髖臼指數,其正常值為20°~25°,小兒開始步行后,此角逐年減小,至12歲時基本恒定于15°左右,髖關節脫位時此角明顯增大,甚至在30°以上。
4.CE角 也叫中心邊緣角(center edge angle),即股骨頭中心點至YY線的垂線與髖臼外緣和股骨頭中心點的連線所形成的夾角,其意義是檢測髖臼與股骨頭的相對位置,對髖臼發育不良或髖關節半脫位的診斷有價值,正常為20°以下。
5.Shenton線正常時,閉孔上緣弧形線與股骨頸內側弧形線相連形成一條連續的弧線,稱為Shenton線,髖關節脫位時此線中斷。
6.Simon線 是髂骨外側緣至髖臼的外上緣,然后向下,向外,沿股骨頸外緣形成一條連續的縱弧線,髖關節脫位時,此弧線也中斷。
7.髖關節造影術
在嬰兒期,股骨頭尚未骨化,髖關節絕大部分屬軟骨,在X線片上不顯影,故髖關節造影術有利于觀察關節的透亮部分和軟組織結構,方法是:患兒平臥位,全身麻醉,在無菌操作下,自髂前上棘以下1.5~2cm插入18號帶有針芯的穿刺針,進入皮膚后,向下,向內對準髖臼,直至觸及髖臼,然后轉向外進入關節囊,注入造影劑,在正常髖關節可觀察到:
(1)股骨頭的大小和形態。
(2)髖臼的軟骨緣。
(3)環狀區,即環繞關節囊的區域,可見透明區環繞股骨頸,將造影劑一分為二。
(4)橫韌帶,表現為造影劑內下的壓跡。
(5)圓韌帶。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時,如關節盂緣內翻,可在股骨頭與髖臼間有充盈缺損,關節囊有明顯收縮,髖臼內有帶狀陰影,表明為肥厚的圓韌帶。
8.CT檢查 近來有些學者用CT檢查嬰幼兒的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可看到骨的缺損,髖臼變形引起脫位,并能看到骨的變化,軟組織的嵌入,股骨頸的前傾及股骨頭脫位的程度。

骨科擴展知識
- 急診病人就診須知
- 門診患者就醫指南
-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生活中必須要注意哪些呢?
- 有哪些按摩的方法能幫助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預防關節畸形呢?
- 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后在臨床上需要進行哪些常規的檢查呢?
- 強直性脊柱炎的護理主要包括有哪些內容呢?
-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采取哪些措施能預防駝背的發生呢?
- 專家解析股骨頭壞死的早期癥狀都有什么
- 膝關節疼痛是股骨頭壞死的表現
- 股骨頭壞死康復保健方法
- 人們常說的不死的癌癥就是指股骨頭壞死疾病,有這樣的稱謂也充分說明了該疾病的危害性及影響力,治療該疑難雜癥必須要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否則很難完全讓患者康復,而且股骨頭壞死康復期間,飲食方面要特別的引起注意,以免出現病情意外。
- 股骨頭壞死康復期間如何吃
- 友情鏈接:
- 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地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