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就是羊癲瘋患者須慎重對待
時間:2012-09-08 09:44來源:求醫網
羊癲瘋是一種民間的說法,就是我們常說的癲癇,兩者并沒有任何不同。其發作時表現多種多樣、五花八門。有的可突然全身肌張力下降,表現得像摔倒一樣;有的表現為突然出現精神不正常,不認家人,打人罵人,撕衣服,恐懼憂郁等;有的羊癲瘋表現為不可控制的嘔吐和腹痛。這就是因為腦內放電的神經元所處的位置不同,產生的臨床癥狀也就不同。
因為病名中帶有“羊”字,所以很多人把羊癲瘋和羊肉聯系在了一起,擔心吃羊肉會得羊癲瘋,進而不敢吃羊肉。那么,羊肉和羊癲瘋真的有關系嗎?吃羊肉會得羊癲瘋嗎?
醫院張主任醫師介紹:羊癲瘋和羊肉兩者之間沒有關系。羊癲瘋的發病原因分為原發和繼發兩種,一般而言,繼發性羊癲瘋多為顱內外的病灶損害所致。例如顱內腫瘤、顱腦損傷;腦膿腫及腦炎等,這種繼發性羊癲瘋通常不會遺傳。原發性羊癲瘋以往認為是單基因顯性或隱性遺傳病。
羊癲瘋之所以在民間叫做羊癲瘋是因為發作的時候雙眼上視,發出類似羊的叫聲,人們才形象地比喻成羊癲瘋,和羊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關系。所以想吃羊肉的朋友,可以放心吃羊肉,吃羊肉是不會的羊癲瘋的,但是提醒一下,羊肉吃多了容易上火。
羊癲瘋表現形式多樣 患者須區別對待
不同羊癲瘋患者,他們在發病時所體現出來的癥狀也是不一樣的,通常可分為羊癲瘋大發作,羊癲瘋小發作,羊癲瘋局限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等癥狀。
羊癲瘋大發作:也叫全身性強直——陣攣性發作,這是比較嚴重的一種羊癲瘋發作。羊癲瘋發病時通常表現為突然神志喪失,并有全身抽搐。發作過程可分3期:先兆期,發作前一瞬間出現上腹不適、胸腹氣上升、眩暈、心悸和各種幻覺等。抽搐期,病人突然喪失神志,尖叫一聲,跌倒于地,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開始抽搐。一般先為全身肌肉強直性收縮,頸部和軀干自前屈轉為反張,肘、腕、掌關節屈曲,拇指內收握拳,雙腿伸直,足內翻。昏迷期,數分鐘或數小時不等,病人由昏迷轉入昏睡,意識模糊轉為清醒。
羊癲瘋小發作:主要出現在兒童和少年。羊癲瘋癥狀表現為短暫的意識喪失,既不跌倒,也不抽搐,往往突然停止原來的活動、中斷談話、面色變白、雙目凝視無神、手中所持物件跌落,有時羊癲瘋發病患者頭向前傾,眼瞼、口角或上肢出現不易覺察的顫動;也可能機械地從事原先的活動,一般持續6~20秒鐘,發作突然停止,立即清醒,但不知剛才所發生的一切。
羊癲瘋局限性發作:往往局限于或先從一側口角、手指或足趾開始的短暫感覺異常、發麻、觸電感或針刺感;也可以是上述部位出現強直性或陣攣性抽搐;發作時意識保持清醒。
精神運動性發作:以精神癥狀為主,突然出現與外界失去接觸,神志模糊,每次發作持續數分鐘或更長時間。神志逐漸清醒,對發作的情況沒有記憶。也可能表現為突然發生短暫的情緒或知覺改變,如恐懼、憂郁、欣喜等及視物變形、幻視、幻嗅等。羊癲瘋發作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所以治療越早越好
神經內科專家提醒公眾注意:治療羊癲瘋越早越好。尤其是頻煩發作或持續發作所帶業的危害更是嚴重。因此,如有羊癲瘋癥狀,應及早就診,接受正規治療,減少傷害。
1、羊癲瘋發作對患者的傷害很大。羊癲瘋發作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損傷腦細胞,發作時的呼吸暫停、腦細胞缺氧水腫,也可加重腦細胞的損傷。這些神經細胞的損傷,不但可引起羊癲瘋病人的記憶障礙、性格改變、智力下降,而且還可使羊癲瘋發作更加頻繁。另外,羊癲瘋發作時可因呼吸停止、全身抽搐而造成其他臟器功能的破壞,如羊癲瘋發作時造成的頭部外傷與肢體損傷,甚至導致死亡。可見羊癲瘋發作如果不及早治療控制病情,可能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
2、羊癲瘋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發病誘因很多。如發熱、過度換氣、代謝紊亂、情感和精神紊亂、饑餓或過飽、視覺刺激(光、閱讀、電視)、聽覺刺激(聲音、音樂、巨響)等,都會誘發羊癲瘋,而且羊癲瘋具有遺傳性,孕婦在懷孕期間受到損傷、缺氧、外傷和遺傳代謝疾病都有可能造成羊癲瘋的發病。大量資料表明,羊癲瘋發作次數越多、病程越長,病人的精神和智能的損害也越嚴重。因此,及早的控制羊癲瘋發作是預防羊癲瘋產生精神和智能障礙的關鍵措施。
目前我國的羊癲瘋患者目前已有900萬,其中每年有40萬的新增病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羊癲瘋發病出現的新趨勢是:發病與年齡密切相關,兒童期羊癲瘋發病比率最高,且越接近嬰幼兒期發病率越高,這些數據應當引起家長的重視,也希望廣大患者加強羊癲瘋防治知識,遠離疾病,共創我們美好的家園。
如果您還有什么疑問,可以撥打我們的咨詢熱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