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發性癲癇
時間:2012-08-30 14:06來源:求醫網
癲癇是大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引起的短暫的發作性大腦功能失調,按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癲癇,又稱真性癲癇、特發性癲癇、功能性癲癇、隱源性癲癇等,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絕大多數在30歲前發病。除遺傳因素外無其他明顯病因。發作形式多為全身性發作,如大發作(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小發作(失神發作)和肌陣攣發作等。
原發性癲癇,腦部雖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和代謝性疾病表現,但有一定遺傳性。近年來在癲癇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發現了許多癲癇相關基因,并對突變基因致癲癇機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癲癇家系無癲癇發作史的子女,腦電圖檢查出現癲癇波形者超過半數,提示癲癇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一般遺傳率3 %~5%,原發性患者的親屬中,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反之越低。除了遺傳因素之外,還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大腦某些神經細胞發育異常,細胞內外電解質失衡;
2.頭部外傷史、熱性驚厥史等;
3.免疫功能缺陷;
4.從中醫理論講,主要是風、火、痰、瘀、虛的積聚形成。
北京京壇醫院癲癇治療專家提醒:在癲癇的臨床治療上切不可把些暫時找不到病因的癲癇統稱為“原發性癲癇”。因為有些癲癇可能因檢查手段缺乏或病因暫時不明顯而未被找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檢查方法的改進或病因的進一步暴露,一段時間或一個時期后就可能找到病因,能有效地幫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