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創始于1956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具有專科特色的三級綜合醫院,是衛生部指定的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絡醫... [ 詳細 ]
感染科6例恙蟲病病例報道
時間:2013-03-01 16:02來源:求醫網
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東方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自然疫源性傳染病,臨床表現為叮咬部位的焦痂或潰瘍形成,發熱、頭痛、結膜充血、皮疹、淋巴結腫大、肝脾大及周圍血白細胞減少為特征。恙蟲病主要分布在亞太地區的熱帶和亞熱帶國家,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的省市和地區,近年來疫區有進一步擴大趨勢,年發現有恙蟲病,但地區首次發現恙蟲病,我科從-11-26來收治6例恙蟲病患者報道如下:
6 例患者均有發熱,體溫在38℃一40℃,熱型無規律;頭痛6例;肌肉關節酸痛5例;6例面、頸、軀干部見皮疹,以軀干部較多,呈斑丘疹,壓之退色,約 3mm-5mm,多于發病第3-5天開始出現皮疹,持續約5-10天后消退;結膜充血3例;2例頸部淋巴結腫大,1例右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約8mm,無壓痛,無粘連;6例均有焦痂,焦痂分布情況:左頸部1例,左腋窩1例,右腘窩1例,左下肢2例,左腹股溝部1例,約4mm-10mm;肝損害5例ALT 60-274U/L,無黃疸;6例患者外周血白細胞均不高(4.4-7.5)×109/L;6例外斐氏試驗陽性;胸部CT線:1例右下肺炎,2例肺部無異常,3例見極少量胸腔積液。
6例患者阿奇霉素抗感染后體溫恢復,一例并發肺炎加用左氧氟沙星復查胸片炎癥吸收。5例肝損予以甘草酸降酶保肝,療程約10天。6例全部治愈,病程11-21天。
恙蟲病病原體為恙蟲病東方體(又稱恙蟲病立克次體),鼠類為主要傳染源,恙螨蟲體為傳播媒介。其發病機制是恙螨幼蟲叮咬人體后,病原體在叮咬組織細胞內繁殖,引起局部皮膚損害,繼之經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形成恙蟲病東方體血癥,到達全身各個器官組織,侵入血管內皮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內生長繁殖。東方體死亡后釋放出毒素是其引起全身毒血癥狀和多臟器病變的主要因素。本病的基本病理變化為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圍炎、單核吞噬細胞增生。
本病的流行季節一般是每年4一11月份,可全年散發,本組發病在11月份,符合本病流行特征。6例患者發病前均有野外活動,4例田間勞作,2例魚塘垂釣,6 例患者皮膚均有焦痂結合臨床表現高熱、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皮疹及淋巴結腫大,不同程度的肝損,查白細胞不高,臨床可診斷恙蟲病。氯霉素作為恙蟲病優選藥,但氯霉素可造成骨髓遏制、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已少用,阿奇霉素治療后體溫下降,癥狀很快消失,提示阿奇霉素可作為恙蟲病優選藥物,但樣本量較少,須加大樣本進一步驗證。針對病因治療的同時,并發癥的治療亦是關鍵,5例患者有肝損,經予降酶保肝治療后,肝功能恢復正常,1例肺炎患者加用左克后,復查胸片正常。
在診療過程中要做到詳細詢問病史,認真仔細查體,及時發現有意義的癥狀、體征,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減少誤診提高確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