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族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內蒙古林業總醫院)是祖國最北端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坐落在呼... [ 詳細 ]
離煙遠一些離健康就近一些
時間:2013-02-20 11:54來源:求醫網
今年5月31日是第25個世界無煙日,其主旨在于引起國際社會對煙草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視。吸煙有害健康已是不爭的事實,國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寫的《2011年國內控制吸煙報告》提到,煙草使用是首要的可預防的死因,每年全世界有500多萬人死于煙草相關疾病,死于二手煙暴露的人數也高達每年60多萬人,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為兒童。調查顯示,我國現有吸煙人數達到3.5億,每年死于煙草相關疾病的人數為100萬,超過因艾滋病、結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殺死亡人數的總和,占全部死亡人數的12%。如果目前吸煙狀況得不到有效控制,與此相關的死亡2025年將增至300 萬。
國內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曉峰說,要實現“十二五”規劃中所提出的目標,在5年內使我國人均壽命增加一歲,控制煙草使用,降低二手煙暴露是重要舉措。由此可見,控制煙草、遠離煙草,對老百姓來講,是關系自身健康與壽命的大事。
煙癮也是一種病
據統計,每年約有46%的人嘗試戒煙,但只有不到3%能夠憑自己的意志力堅持戒煙一年以上。多數吸煙的人都認為,戒煙是個人行為,是靠個人的意志力完成的。其實現代醫學已經證實,大多數煙民戒煙的失敗,并不能歸咎于其意志力不夠堅強。山東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孫桐說,“戒煙的成功率本來就低,大概只有20%到30%。如果不依靠外界和藥物輔助作用,僅靠自覺的戒煙行為,成功率只有3%到7%。”
為什么戒煙這么困難呢?原來我們所說的煙癮,即煙草依賴是一種成癮性疾病,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該疾病作為一種慢性成癮性精神依賴性疾病列入國際疾病分類。吸煙成癮的實質是對尼古丁的依賴,表現為無法克制的尼古丁覓求沖動,以及強迫性地、連續地使用尼古丁,以體驗其帶來的欣快感和愉悅感,并避免可能產生的戒斷癥狀。簡單來講,尼古丁就像違禁物,煙民就是病人。
可到戒煙門診尋求幫助
跟戒除其他成癮類藥物一樣,在戒煙的過程中,人體會產生明顯的不適癥狀,如煩躁焦慮、情緒低落、坐立不安、無法集中精神、疲倦、失眠等,臨床上稱為“戒斷癥狀”。這些癥狀令大多數吸煙者難以忍耐,甚至放棄戒煙意愿,重新開始吸煙。
戒煙如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可以緩解不適感,提高成功率。在2009版的國內臨床戒煙指南中明確指出,鼓勵戒煙者在醫生的幫助下,使用適合自己的藥物治療方案,因為藥物治療可緩減戒斷癥狀,減少對尼古丁的渴求,提高戒煙的成功率,是幫助戒煙者盡快擺脫煙草危害的有效手段。研究證明,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通過藥物、行為干預等多種治療方式,可使成功率提高2倍以上。因此,中、重度煙民較好在醫生指導下戒煙。
什么時候戒煙都不晚
科學研究證明,不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也不論吸煙時間有多長,只要能成功戒煙,就會對身體有益,身體的機能就會得以改善。專家估計,一個吸煙者在未曾患上慢性病之前就戒煙的話,一年后他因吸煙致病的機會將降低66%。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長陳榮昌表示:“什么時間開始戒煙都不算晚,戒煙15年后,身體部分健康指標可以恢復到健康人的水平;不管年齡多大,即使60歲了,只要戒煙,就可能為自己爭取3年以上的健康生命年數。”
即使已經生病,戒煙也有利于病情控制。英國癌癥協會研究者近日發現,肺癌,特別是肺癌早期的患者,及時戒煙,可以延緩癌細胞擴展,為治療獲得時間。在診斷出早期肺癌的患者中,63%至70%立刻戒煙的患者在5年后依舊存活,而在不顧病情繼續抽煙的患者中,5年后仍在世的只有29%至33%。盡管需要進一步論證,但可以推斷,吸煙進入肺部的氣體中含有加速癌細胞擴散的成分。
只要吸煙,就會持續損害身體健康。吸煙量越大,煙齡越長和開始吸煙的年齡越早,患吸煙相關性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就越大。所以奉勸吸煙的人,戒煙,早比晚好,但無論何時戒煙,戒總比不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