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位于南寧市風景秀麗的邕江之濱,南湖之畔。始建于1941年。經過幾代人70多年的艱苦奮斗,尤其是近10年的努力拼搏,醫院迅...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 醫院資訊 > 心臟病患者的生命保護神——記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內科專家林英忠
心臟病患者的生命保護神——記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內科專家林英忠
時間:2012-10-25 19:49來源:求醫網
中等的個頭,文質彬彬的長相,睿智的目光……乍一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廣西心血管分會副主任委員的林英忠與普通的知識分子沒有什么區別。然而,在診斷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他卻是一把 “好手” 。從醫近30年來,林英忠經過自已堅持不懈的努力,成為了一名廣西出色的心血管病專家。 醫者仁心,他憑借豐富的臨床診療知識與經驗,高尚的醫德,悉心細致地守護著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與健康。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因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所致冠脈管腔狹窄、心肌缺血、缺氧改變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心血管常見病、多發病,是人類繼惡性腫瘤、車禍后第三大死因,被稱為“人類健康主要殺手”。因此,冠心病的防治對心血管內科醫生來說任重而道遠。 林英忠1983年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山醫科大學畢業后,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至今,一直從事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工作。剛畢業就想一展身手的他在臨床工作中,看到許多患冠心病的病人因受當時廣西醫療條件的限制,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而飽受痛苦的折磨,甚至生命早早離逝時,他感到無比的心痛。因此,他暗下決心,開展這方面的攻關。
為了了解和掌握國際上最新的醫療動態,林英忠先后于1994年和2000年兩次遠渡重洋到日本研修學習,苦心鉆研冠心病介入診療新技術,還多次到美國、法國、德國、新加坡、香港等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學習國外先進的診療經驗。治療冠心病的手術難度大,技術水平要求高,為了解決這一技術難題,林英忠與科室骨干們,團結協作,刻苦鉆研。功夫不負有心人。悟性高、動手能力非常強的林英忠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終于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診療技術本領,先后在廣西主持成功地開展了冠脈腔內成形術和支架置入術、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率先在廣西開展血管內超聲在冠狀動脈介入術中的應用及外周血管球囊擴張+支架置入術、下腔靜脈濾網置入術、先天性心臟的介入治療等一系列技術,與國際接軌,填補廣西多方面的空白。特別是率先在廣西主持開展急診冠脈腔內成形術,大大地降低了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了患者痛苦。使該院冠心病的介入診療技術達到廣西優秀水平,躍進了國內的先進行列。
在林英忠與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 該院心血管內科于1999年相繼成功地成為廣西冠心病研究中心、廣西首批醫療衛生重點學科、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德國心臟中心(柏林)協作中心及廣西老年病研究所所在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的認定專業,成為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及廣西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他主持的心血管內科以介入性心臟病學為龍頭,醫療、教學、科研全面發展,在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及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在區內一直處于優秀水平,并承擔了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教學、進修生、廣西區內基層醫院醫師培訓等教學工作,成為廣西冠心病診療隊伍的領頭雁。
在心血管內科醫務人員印象中,林英忠為人低調、謙虛、不擺架子。“在他心目中,病人永遠放在第一位。”同事如是說。多年的臨床工作,使他養成了極為敏銳的職業反應,多數病人在半夜三更出現狀況,但每次他卻總是在接電話的第一秒鐘就進入狀態,有條不紊地組織安排施救工作。2002年的一天深夜,一位來自臺灣的老人因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四肢冰冷,滿身大汗,昏迷不醒,生命垂危而入住心血管內科病房,林英忠在家接到電話后5分鐘就趕到了病房,并立即以最快的速度部署好設備和人員作好手術準備。經檢查,病人診斷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只有立即手術才能挽救病人生命。但病人一直處于昏迷中,且急性心梗突發性強,手術難度大,風險也大,萬一病人手術中心跳呼吸停止,醫生承擔的責任就非常大。搶救病人要緊!林英忠顧不上自己的得失,帶領同事果斷為老人施行了急診介入手術,成功地挽救了老人的性命。
“努力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爭分奪秒竭盡全力為冠心病患者,這是我們醫生的職責和追求”。林英忠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11年3月6日,一名61歲男性患者,在工作時突感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心電圖提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被急送至該院。當被送達心血管內科重癥監護室時,患者意識喪失,心跳停止,呼吸微弱。心肺復蘇刻不容緩!值班的醫務人員迅速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建立人工氣道等呼吸、循環支持。
心臟驟停后6分鐘內不能恢復心臟泵血功能,腦死亡不可避免,心臟驟停30分鐘被業內認為是搶救工作的極限時間。因此,時間就是生命,多爭取一秒,生還的希望又大了不少。林英忠得知病情后,立刻組織人員展開搶救,一人徒手持續胸外心臟按壓,一人行氣管插管接球囊輔助呼吸。3分鐘過去了,患者心跳仍未恢復,呼吸越來越弱,林英忠指示:“腎上腺素、準備電擊、阿托品……”,“換人,繼續按壓……”。
一個又一個3分鐘過去了,心電監護儀上的直線讓每個人臉上的表情越來越凝重。“不能放棄,大家繼續堅持,多堅持按壓一分鐘,對患者而言,生還的幾率就是百分之百……”林英忠親自上陣施行胸外心臟按壓。經過歷時40分鐘鍥而不舍的搶救,將患者從死神手上搶回來了。緊接著開通“綠色生命通道”,在主動脈內球囊反博技術的保駕護航下行急診經皮冠狀動脈造影術及支架植入術。在林英忠的得力有效地組織搶救下,病人終于死而復生,康復出院。
在林英忠多年的臨床工作中,像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僅2011年,林英忠和同事們一道為800多名冠心病患者實施了介入手術,使他們重獲第二次生命。每一位冠心病病友的康復出院,都蘊含著林英忠和他的同事們無數的心血和汗水!這些年來,林英忠為了救治病人,幾乎沒有休過一次完整的假期。但他從不后悔,仍然默默地堅守在救死扶傷這個神圣的工作崗位上,燃燒著自已青春和生命。
為了提高廣西冠心病的診療水平,使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他1996年擔任廣西醫學會冠心病介入治療協作組副組長以來,積極幫助指導廣西同級醫院及全區各地、市縣醫院開展冠心病介入診療工作。每年無數次不辭勞苦深入到南寧、桂林、玉林、貴港、北海、柳州、梧州、河池等廣西基層醫院進行冠心病介入手術示教及服務講學,積優秀力于推廣和應用冠心病介入治療新技術,并通過組織舉辦全區心血管病診療技術的學術研討會及各種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培養了一大批基層專業人才,使廣西冠心病的診治水平得到非常大的提高,為推動全區心臟介入診療新技術的開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林英忠不但注重臨床實踐攻關,也重視科研攻關工作。多年來,他與同事合作研究的《毛葡萄緩衰老保健飲料及其制備方法》獲國家專利;他主持并參與省級、廳級科研課題研究10余項,先后獲廣西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廣西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及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二、三等獎;還有一項科研已通過省級鑒定。指導和撰寫的論文在國家核心期刊、省級醫學刊物發表58篇。由于他的出色表現,2002年曾獲得自治區人民政府嘉獎,獲第六屆廣西青年科技獎,還多次榮獲醫院科技興院拔尖人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