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人民醫院概況
樂山市人民醫院位于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樂山大佛隔江相望的白塔山上,風景秀麗、環境宜人。始建于1911年,前... [ 詳細 ]
樂山市人民醫院概況
樂山市人民醫院位于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樂山大佛隔江相望的白塔山上,風景秀麗、環境宜人。始建于1911年,前... [ 詳細 ]
[普通外科] 王健主任醫師 [神經內科] 孫玉容主任醫師
[兒科內科] 張明憲主任醫師 [針灸理療] 楊怡主任醫師
[心胸外科] 沈回春主任醫師 [特約門診] 李明山主任醫師
[燒傷整形外科] 賴運泰主任醫師 [肛腸] 徐孟庭主任醫師
[中 醫] 余國俊主任醫師 [中 醫] 劉盛斯主任醫師
[肛腸] 余文芳主任醫師 [兒科內科] 王俐副主任醫師
[口腔正畸] 黃萍副主任醫師 [口腔外科] 雷偉憲副主任醫師
[口腔正畸] 明惠珍副主任醫師 [心血管內科] 劉洪波副主任醫師
[中 醫] 吳先平副主任醫師 [針灸理療] 朱俊平副主任醫師
[中 醫] 江文瑜副主任醫師 [內分泌內科] 張晉副主任醫師
[婦科] 王川樂副主任醫師 [神經內科] 葉玉蘭副主任醫師
[呼吸內科] 陳丹副主任醫師 [腫瘤內科] 陳玉林副主任醫師
[皮膚性病] 黃淑瓊副主任醫師 [骨科] 何榮主治醫師
[眼 科] 盧衛國主治醫師 [變態反應] 韓海麗主治醫師
[內分泌內科] 余會平主治醫師 [耳鼻咽喉] 羅文廣主治醫師
[針灸理療] 張偉主治醫師 [腎病內科] 李果主治醫師
[風濕免疫] 許良主治醫師 [感染性疾病] 劉啟如主治醫師
[骨科] 龔民主治醫師 [骨科] 王永才主治醫師
[口腔正畸] 張年成主治醫師
時間:2012-10-26 18:54來源:求醫網
——樂山市人民醫院多學科聯合為一糖尿病患者“保肢”成功
核心提示:據統計,我國糖尿病患者有近一億人,臨床上約有15%的糖尿病患者最終可能發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病因為下肢血管和神經病變,由于其治療復雜,很多患者往往面臨截肢的后果,糖尿病足已成為除車禍傷外截肢的第一大原因。糖尿病足的發病人群主要為糖尿病病程較長且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患者,由于痛覺減弱或消失,不能及時發現病變,從而使傷口迅速擴大,造成足部潰爛、肢端紅腫、變黑、壞疽等,嚴重威脅著糖友的健康和生命。
病案回放: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患糖尿病多年的吳婆婆再次被子女送進樂山市人民醫院內二病區(內分泌科)救治。這次,吳婆婆的病情變得異常糟糕,右下肢疼痛難忍,右足第四、五腳趾及部份腳掌面已出現壞死、潰爛的癥狀。經彩超和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吳婆婆雙下肢血管均有閉塞,右側尤為嚴重,自大腿根部以下血管完全閉塞。因長期得不到正常血供,吳婆婆右下肢劇烈疼痛、潰爛壞死。按慣例只能進行高位截肢。但患者已80歲高齡,斷然不接受高位截肢帶來的生理痛苦和心理創傷。但假如不進行截肢治療,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必然將會受到嚴重威脅。樂山市人民醫院聯合該院多學科技術力量,大膽運用新式的血管搭橋術,為患者植入一根長約500毫米的人造血管,自患者股動脈處連接至右下肢小腿血管,以改善右下肢的血供。
在截與不截之間 患者家屬很“糾結”
“說實話,我們當時非常擔心也非常害怕,估計右腿無論如何是保不住了,只求能夠保住性命就算萬幸了。”說起當時的情景,吳婆婆家屬現在還有一絲后怕。她們告訴記者,吳婆婆患糖尿病已有多年,早在去年年底住院治療期間,醫生就曾建議她接受血管介入治療。但固執的吳婆婆聽信了個別“糖友”及一位非專科醫務人員的說詞,拒絕接受新式治療。今年四月,吳婆婆發現自己的雙下肢皮膚開始出現發黑、潰爛的癥狀,且潰爛傷口久久不能愈合。后來逐步發展到劇烈的疼痛,整晚都無法入睡。不得已,被病痛折磨兩個月后,不能行走的吳婆婆被子女抬進了醫院。經彩超和血管造影介入檢查發現,吳婆婆雙下肢的血管出現廣泛病變,右下肢血管完全閉塞,若要保住患者的生命,高位截肢是傳統的治療手段。
難道就不能選擇不高位截肢嗎?內二病區主任張晉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病變壞死的肢體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毒素,毒害體內其他內臟器官,患者很可能發生敗血癥而死亡,而高位截肢必定會給病患造成極大的心靈創傷和肢體痛苦。在內二病區的主導下,經醫院多科室會診反復論證,決定采用新式的血管搭橋術為吳婆婆盡力保住患肢。在醫院內分泌科、普外科、骨科、超聲影像科、麻醉科等相關科室的全力配合參與下,在吳婆婆右下肢股動脈和小腿之間植入了一根長約500毫米的人造血管,最終只截除了右腳第四、五腳趾。術后肢血供得到明顯改善,手術傷口愈合也非常理想。吳婆婆也因此成為樂山區域運用血管搭橋術保住患肢的糖尿病第一人。“這種情況要是放在以前,毫無疑問,我們單獨的選擇就只能是高位截肢。現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理想的治療效果,一方面得益于醫學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就是樂山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通力合作、嚴謹、敬業、負責的職業操守和醫者仁心的高尚品德。”
避免感染截肢 做好防護最關鍵
據張晉介紹,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經病變及各種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變而導致的下肢感染、潰瘍形成和(或)深部組織的破壞。進一步發展會使足部振動覺、痛覺、溫度覺喪失,因此老年患者容易腳步飄浮,稍有不慎就會碰傷、擦傷,冬天用暖水袋取暖也很容易燙傷,而這些常人看似微小的創傷,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能就是致命的因素。
糖尿病足病作為糖尿病重要而常見的并發癥,由于其高昂的治療費用和棘手的治療難度,以及容易使人致殘、生活質量快速下降的特點,已成為糖尿病最可怕的并發癥之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就在記者查閱有關糖尿病足危害資料時,看到這樣一則報道,去年冬天,某地一位糖尿病患者睡前準備洗腳,就在老伴打涼水為其兌水溫的時候,將雙腳放進了裝有開水的盆中而毫無知覺,結果雙腳被嚴重燙傷引發感染,最后不得不截掉了雙腳。因此,張晉提醒廣大糖尿病患者提高認識,了解和掌握糖尿病足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定期控制和監測血糖,做到習慣性護足,避免危險因素的損害。對于糖尿病病人的日常護理,小如鞋類的尺寸矯正,趾甲、胼胝的護理和足部的治療處理等,都必須遵循專科醫生的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