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 > 醫院資訊 > 醫生的智慧從何而來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
- 【類型】三級甲等 / 綜合醫院
- 【電話】0773-3840904
- 【網址】www.nxsyy.com
- 【地址】桂林市崇信路46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醫生的智慧從何而來
時間:2013-02-25 10:14來源:求醫網
智慧的醫生最需要具備什么素質?醫生的智慧是天生的還是要經過后天培養?從老一輩醫學家的思考中也許能尋找到答案。
患者不是器官,而是一個完整的人;臨床不僅是檢驗,從某種意義上講,“床邊基本功”更重要,且自己要學會解釋實驗室報告。
智慧來自反復認識和實踐
最近我聽了一位年輕醫師的報告后感觸頗深。這位醫生來自山東一家縣級醫院,他報告的題目是《一切皆有可能》,談了5個肺栓塞病例診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其中兩例的情況是,盡管該院有64層CT設備,但患者沒有錢或醫保不給報銷,他們要不要診斷肺栓塞、按肺栓塞治療呢?回答是肯定的。另一位病人是該院的一位主任,活動后氣短和反復暈厥,首先做了冠狀動脈造影,發現前降支有70%~80%狹窄。他認為反復暈厥不可能由冠心病引起,懷疑是肺栓塞,給予抗凝治療后,患者呼吸困難好轉,暈厥消失。
這位年輕的科主任最后總結了自己的行醫感受:“追求真實是每一位醫者的基本守則,但做到求真并不簡單,需要實踐,需要善察,也需要堅持!真實世界,意味著有很多不完好,也會有真知灼見卻被灼傷的現象。但我一直認為醫者真實,美而不言!”
作為一家縣級醫院的年輕科主任,他的年齡不大,但他在從醫經歷中沉淀下來的上述體會,也正是我從醫56年的體會,即惟真惟善。他的認識和智慧來源于不斷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這個道理也許每個人都知道,但是能堅持做下來的不多。作為一名醫師,要有學識、經驗和悟性,最終才能碰撞出火花,逐漸成為一名有智慧的醫師,當然他也必須要勤奮。
年輕醫師更需要整合醫學
醫學發展必然是分科越來越細,這樣有利于診斷與治療;但分科過細也存在負面影響,有些甚至是災難性后果。對于三級或四級學科的年輕醫師來說,更需要的是整合醫學。
例如,某患者因呼吸困難到京城某大醫院就診,醫師懷疑她患腎結石;第二家大醫院懷疑是呼吸道感染;第三家大醫院做了冠狀動脈造影,認為沒事,把患者放回家了。可是患者的癥狀沒有好轉,她又來到離家最近的一家二級醫院——北京良鄉醫院,住院一個小時經螺旋CT就診斷出肺栓塞。這個病例在大醫院屢被誤診,除對肺栓塞的診斷意識不強外,與分科過細不無關系,即有的專科醫師只會看一個器官,甚至某器官的一部分疾病,這怎能應對一個完整的病人呢!
對于患者來說,常常不只是患一種病。比如有的心臟病患者同時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困難也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即使做了外科手術或置入支架緩解了心臟問題,但不一定都能解決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所以我們需要有多學科意識,對于本專業以外的領域也要關注了解。
另外,我還有一個比較深的體會,就是心臟病患者中高達30%~40%合并有心理疾病,心臟專科門診中約有20%的患者是因心理障礙來診。對這些患者我們不能簡單地以“你的心臟沒問題”而置之不理,因為患者確實有病,確實痛苦,我們應進一步妥善處理。
培養臨床基本功非常重要
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診斷技術發展十分迅速,這無疑明顯提升了臨床診斷與治療水平,但臨床醫師也不能過分依賴儀器設備的檢查結果。任何一項實驗室檢查都不是100%準確,都會有一定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我的體會是,通過了解患者的病史、體征及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再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是可以發現另外少數假陽性或假陰性的錯誤結果的。
有醫生說, 程大夫根據頸靜脈波動情況(是床邊右心功能檢查的重要窗口),就可以推測出患者的右心功能狀態。這是床邊功夫的反映。其實,左心功能床邊最重要的基本功是看X線片,太重要、太神奇了!因為X線片可提供許多重要的心肺信息,就拿顯示的肺淤血征象來說,甚至早于癥狀與肺啰音,特別對左心室射血分數正常的舒張功能不全患者尤為重要,對這類患者不做X線胸片檢查簡直就是失職。而醫生如果只看報告不看片子,可以說,他永遠不會看片子,也注定當不了一名好醫生。我們應該養成先看片子、后看報告的習慣,提高看片子的本領,逐漸學會結合自己的學識、經驗去正確解釋X線所見。
在臨床工作中,一定要善于動腦筋,細致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線索或反常的現象,進一步分析、思考,梳理出答案。要做到這點需要不斷學習,積累經驗,提高悟性,加上哲學思維,才會逐漸鍛煉成才。
鏈 接
阜外醫院近日為朱曉東、鄭德裕、劉秀杰、胡小琴、吳錫桂、程顯聲、寇文镕、徐義樞教授舉辦了80華誕慶典暨從醫60周年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報告會。該院院長胡盛壽表示,老一輩醫學家擁有敬業、仁愛、求實、攀登精神,這種精神是醫院發展的靈魂,是我們必須傳承與弘揚的醫療衛生職業精神。本文根據程顯聲教授在會上的發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