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分遷來渝創建,歷經5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已成為國內首批...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醫院資訊 > 龍年扎堆生孩子擠爆婦產科龍寶寶身價漲3倍
出停診公告更多>
近期加診信息
耳鼻咽喉科:曾泉 2015-02-20至2015-02-20 上午加診
耳鼻咽喉科:柯霞 2015-02-15至2015-02-15 上午加診
呼吸內科:唐小葵 2015-02-16至2015-02-16 上午加診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龍年扎堆生孩子擠爆婦產科龍寶寶身價漲3倍
時間:2012-10-29 21:13來源:求醫網
“龍年添丁”,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一扎堆,生產過程就不那么順利了。龍年“嬰兒潮”讓本來就擁擠的醫院應接不暇,錫城不少醫院也專門增加產科病房應對。
可是,除了“比春運還擠”的生子潮外,更讓準媽媽們郁悶的是,時隔12年,又一輪龍寶寶的出生身價已經漲了三倍。
孕婦:清晨5點半起床趕產檢
昨天上午9點多,記者在婦幼保健醫院看到,來做產檢的孕婦已經擠滿了產檢樓層,每個孕婦醫院至少有一名家屬陪同。
家住東北塘的龔女士懷孕6個月了,每次醫院產檢,都要上午5點半起床,爭取7點左右到婦幼醫院門口等著掛號窗口開張。到醫院門口后,丈夫找位置停車,龔女士就得馬不停蹄地排隊掛號。“以為7點多到已經很早了,可一到婦幼醫院門口,看見許多孕婦都拿著牛奶、面包,那場面真是嚇人。”龔女士說,產檢的時候,由于要很早起床,我甚至看到不少孕婦因為長時間排隊而出現頭暈、嘔吐等不適癥狀。
記者看到,產檢樓道里的座椅也非常緊俏,如果孕婦坐久了想站起來走走,必須讓家屬幫忙占座,不然一抬屁股,馬上就會被別人搶走。女廁所的門口更是排起長龍,孕婦們都手撐著腰等著上廁所。一位懷孕7個多月正在做產檢的吳女士表示,她每次做B超都要從上午8點等到中午11點多,有時候甚至一個上午還排不上。“覺得空氣悶也不敢出去透氣,生怕錯過了叫自己的名字。等的過程非常煎熬,坐時間長了腿都腫,站時間長了肚子又不舒服。”吳女士抱怨。
吳女士每次做產檢時都有種說不出的難受,想想掛號和等待的痛苦,她總覺得去醫院是種折磨。“懷孕30周,每次產檢前一晚我就緊張得徹夜難眠,一到清晨更是早早起床。”吳女士說,做B超時,她想讓醫生詳細講解一下,可因為外面等的人太多,醫生急,吳女士也不好意思多問。
醫院:婦科病房改成產科病房
記者從市婦幼保健醫院了解到,為了應對“龍寶寶”的大量出生,市婦幼保健醫院還將部分婦科病房改成了產科病房,床位增加50多張,以便應對不斷增加的產婦。
采訪中,許多有產科的醫院都向記者表示,目前產科病人的周轉率比較快,出現腹痛、破水等待產條件的產婦,基本都是出院一個,進來一個,滿員運轉。急診病人會想辦法從其他科借床位,保證孕婦和孩子的安全。
“一般情況下,若是之前在該院進行產檢的產婦,即使當天已經排滿了,醫院也會盡量想辦法接收,一般在哪兒產檢就在哪兒生產比較安全。”一家醫院產科的護士告訴記者。當問及能否提前幾天入院、產后能否留院觀察幾天時,護士表示,提前入院,要有主治醫生的證明,或是有空余的床位。而產后的留院時間則要根據產婦恢復的狀況來判斷,留院沒有硬性的規定。“不過,按目前的情況來看,除非病情特殊,不然不會提前入院。”這位護士補充說。
費用:12年后龍寶寶身價漲三倍
而對于龍寶寶的生產費用,準爸準媽們更是苦不堪言。早從妻子去年4月懷孕開始,妮妮的爸爸王先生就意識到生個龍寶寶將是家中一筆較大的花費。“我們不是有意生龍寶寶的,但就是懷上了。在懷孕的10個月中,幾乎每次去產前檢查都有小毛小病,然后醫生開一大堆藥回來,卡里的1100元檢查費用根本不夠用,光額外開藥就花了1500多元。又花了近2000多元準備了嬰兒床和各種嬰兒玩具。生之前又花了2000多元買了小床和待產包。”由于妻子早產,醫院讓選擇剖腹產,而公立醫院普通床位早被占了,無奈之下王先生只能選擇收費較貴的單人房。王先生說:“雖然貴點,但是環境相對安靜,為了生個龍寶寶也值了。”出院以后,王先生一算賬才發現,差不多花了近2萬元。這其中包括剖腹產時花的15000元的費用,還有2000多元的產前產后營養和孩子用品費用。“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王先生本來還想請個月嫂,但了解后才知道現在的月嫂價格高昂,好的金牌月嫂已經達到了每月上萬元的費用。最終考慮到成本還是請親戚來照看寶寶。他說:“請個月嫂也不一定舒心,還是讓家里的親戚幫忙照顧一個月吧,不過總少不了給個千把元的紅包,這也是開銷。”妻子還給女兒妮妮訂了一系列紀念品。包括手腳印、胎毛筆、滿月寫真等,將近3000元,一系列的費用加起來差不多25000元。
而回想起12年前的2000年千禧龍年,同樣是很多家長搶著要生龍寶寶。那時的費用可便宜多了。慶慶的媽媽蔣女士在2000年國慶節那天剖腹產下了孩子。蔣女士還記得,當時住在醫院的時候,月子湯、產后護理這些才剛剛起步,產婦們根本沒這個意識。“那個時候月嫂價大概是500元/月,貴一點的也才800元/月,但多數人認為沒有必要或是價格偏高,很少有人舍得花錢請月嫂,而住院剖腹產的費用大概將近5000元。”蔣女士說。
“嬰兒床和一些新生兒的衣服都是朋友送的,被子褥子家里的老人早就給做好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就是置辦各種奶瓶奶嘴、浴巾浴盆等用品花了差不多500元。奶粉和‘尿不濕’是花銷中比較大的一塊。奶粉每袋100元不到,配合著母乳喂一個月里大概吃了3袋。相比之下,‘尿不濕’的消耗量更大,一個月要用掉4大袋,花費300元左右。”
那個時候嬰兒紀念品就是把相片裝進一個精美的相框,不過蔣女士趕了個時髦,還給慶慶做了手腳印。“總共算下來花了8000元左右”,蔣女士告訴記者,因為孩子是他們婚后5年才生的,來之不易,還是很舍得用錢的,這個價在當時來算已經是中上水平的。“和現在的價格不好比啊,生個龍寶寶都翻了三番了。”蔣女士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