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慶市中醫醫院
- 【類型】三級甲等 / 綜合醫院
- 【電話】0459-5865089
- 【網址】www.dqszyy.com
- 【地址】大慶市薩爾圖區保健路8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中風中醫特色宣教
時間:2013-02-27 17:34來源:求醫網
【概念】
中風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語言蹇澀為主癥的一種疾病。輕者可不經昏仆而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癥狀。因其起病急驟,變化迅速,與風性善行而數變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風”,引其發病突然,亦稱之為“卒中”。西醫學中腦血管意外,如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梗死,腦血管痙攣等多種腦血管疾病,凡具有中風癥狀特征者,均可參照本病護理。
【病因病機】
1、積損正衰:老年體弱,肝腎陰虛,肝陽偏亢;或思慮勞心太過,氣血虧損,精氣耗散,致使陰虧于下,陽亢于上,陽亢化風,氣血逆生,上蒙元神,突發本病。
2、飲食不節:嗜酒肥甘,或勞倦傷脾,或形盛氣弱,中氣不足,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欲化熱,阻滯經絡,蒙蔽清竅;或肝陽素旺,橫逆犯脾,痰濕內生,或肝火內熾,煉液成痰,以致肝風夾痰火,橫竄經絡,蒙蔽清宮,而見突然昏撲, ?僻不遂。
3、情志失調:五志過極,心火暴盛:或素體陰虛,水不涵木,復因憂思惱怒所傷,肝陽暴張,引動心火,風火相煽,氣血亂逆,心神昏冒,卒倒無知。
4、氣虛邪中:脈絡空虛,風邪入侵,中于經絡,氣血痹阻,肌肉筋脈失于濡養。
本病病位在心(腦)、肝、腎,涉及脾、經絡。病理表現為本虛標實,而以標實為主,嚴重者則可從實轉虛。中風急性期可分為中臟腑和中經絡兩類癥候。中經絡者無神識昏蒙,病情清淺;中臟腑除經絡癥狀外,常有神識昏蒙,病情深重。閉證以邪實內閉為主為實證;脫證以陽氣欲脫為主為虛證。
【護理與健康指導】
1. 病人宜住單人病室,環境安靜,光線柔和,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限制探視,家屬及探陪人員嚴禁吸煙。
2. 中風急性期患者,應一定臥床休息,勿隨意變動體位。有昏迷、抽搐等癥者,床旁加床檔,以防跌仆。中臟腑患者,頭部可稍墊高,翻身時盡量少活動頭部,頭偏向一側,排痰,避免痰液堵塞氣道而窒息,必要時氣管切開、人工呼吸或接機械呼吸機。若屬脫證,頭部放平,下肢稍抬高15°~20°。呼吸急促者,予以吸氧。牙關緊閉者,可用冰片、南星、烏梅等擦牙,或取下假牙用開口器,防止舌被咬破,也便于吸痰、喂食、喂藥及清潔口腔。發熱39℃以上者,可用冰袋物理降溫,特別要警惕抽搐、呃逆、嘔血等病癥發生。頭昏、頭痛加劇,血壓升高時可遵醫囑給服羚羊粉1支或針刺曲池、少海或耳針降壓穴,強刺激,留針20分鐘以緩解癥狀。凡此重癥均應建立特護記錄,及時準確觀察和記錄病情變化,匯報醫生,積極搶救。
3. 住院期間,做好生活護理,滿足病人生活需要。
4. 關心體貼病人,與病人親切交談,分散其注意力,避免暴怒、驚恐、恐懼、急躁、憂慮等情緒,使病人心平氣和,情緒穩定,安心治療。后期告知語言、肢體恢復有較長的過程,需克服急躁、焦慮、恐懼等不安情緒,耐心接受治療,堅持語言和肢體功能鍛煉。督促家屬協助、照顧,給予情感支持。
5.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湯藥宜偏涼服,少量多次,不能口服者給予鼻飼,丸劑、片劑研碎條糊狀喂服或鼻飼。失眠、煩躁不安者,可加用加味交泰散膠囊睡前服,或睡前按摩涌泉穴10次。痰熱腑實便秘者,治以通腑化痰,常用瓜蔞承氣湯煎服,服藥后3~5小時瀉2~3次稀便為宜;亦可用生大黃粉3~5g裝膠囊口服或給服“通腦靈合劑”62.5ml,3~4次/日。痰量較多者,頻服或鼻飼鮮竹瀝水。脫證遵醫囑頻頻喂服固脫湯劑,并注意觀察藥效,作好記錄。
6. 飲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低鹽為宜,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禁煙酒,多吃蔬菜、水果。食物不宜過冷、過熱,進食速度不宜過快,以免引起嘔吐或嗆咳,甚至窒息。急性期、初期神昏時應禁食。中經絡者給予半流質或軟食;中臟腑病情穩定,一般發病后2~3天,可用鼻飼注入足夠的水分和富有營養的流質飲食。神清者,鼓勵病人多飲水,每天至少攝入~ml。吞咽困難應予鼻飼,并協同家屬制訂灌飼飲食計劃,提供富含營養、易消化的流質,掌握溫度(宜38~40℃)和速度,以防嘔吐、嗆咳,量由少到多。
7. 巡視病房,了解病情變化。加強中風先兆癥狀,意識、頭暈頭痛、舌、汗、神的觀察。注意有無并發癥,如褥瘡,尿閉或失禁,發熱,出血,咳嗽等。
8. 做好肢體功能訓練:
(1)協助病人安置適合的體位,保持偏癱肢體處于功能位置。平臥時肩背部墊枕放置,肩內收,上肢肘微曲,腕和手指輕度伸展,手握紗布或健身球,患側下肢膝關節略曲,在膝下墊以小枕,腿外側放沙袋,足底墊以足板或沙袋,以防肩下垂、腿外展外旋、足下垂或外翻,必要時使用被架以防肢體受壓。
(2)病情趨向穩定后,開始進行傷癱肢體的被動運動,如握拳,肢體屈伸、按摩、擠捏等,每日2~3次,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3)遵醫囑進行針灸、推拿、理療等治療時,向病人解釋作用和過程及必要的準備,如放松情緒、不宜空腹等。治療時協助取合適的體位,注意保暖,觀察有無不適反應及治療效果。
9. 做好語言功能訓練:
(1)工作人員耐心、細致,態度和藹地與病人交流,直至病人聽清聽懂,避免用專業術語。
(2)請痊愈患者或療效好的病友現身說教,指導病人克服愛面子心理,樹立信心。
(3)初期可用手勢或書面筆談,加強護患溝通,進而從簡單的字、音、詞開始,耐心指導病人。
(4)鼓勵病人讀書看報,從大標題、簡單語句開始,適當聽收音機。
(5)鼓勵家屬多探視,提供交流機會。
(6)口角渦斜者,可用蓖麻葉搗爛敷患側,或用白附子、蝎尾各15g、僵蠶30g,共研細末,酒調涂患處,以祛風活血通絡。可針刺地倉、頰車、合谷、內庭、太沖、等穴,每日1次,留針10~15分鐘。針刺廉泉、啞門、承漿、大椎等穴,可以助語言功能恢復。
1、腦梗塞的西醫用藥指導:
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環,少數病人可發生過敏反應,如用藥過程中,出現發熱皮疹,及時報告醫護人員,靜滴速度每分鐘40滴左右,過快會導致頭面部潮紅不適,使用酸酶、尿激酶、去血酶可發生過敏反應及出血傾向,用藥前須做皮膚過敏試驗,檢查病人凝血機制,使用中定期查血象,發現皮疹,皮下瘀斑立即報告醫護人員,久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療時,可引起不易察覺的胃腸道反應或潰瘍病,應觀察有無惡心、嘔吐、上腹不適等癥狀,宜在飯后服藥或與碳酸鈣等制酸劑同時服用,以減輕胃腸道反應,此外,該藥還能遏制血小板聚集,遏制凝血酶形成,導致出血傾向,如出現皮膚瘀斑,鼻衄等及時報告醫護人員,年老高血壓者服用降壓藥時,要定時服用藥,不可擅自服用多種降壓藥或自行停藥、換藥,注意血壓不宜驟升驟降,以免引起頭暈不適。
2、腦出血的西醫用藥指導:
使用脫水劑20%甘露醇時,速度應快,30分鐘內滴完,此藥有利尿作用,告知病人及家屬備好小便器,合并消化道出血時,適當應用止血劑和凝血藥,可口服和鼻飼氫氧化鋁凝膠、冰鹽水、凝血酶等。告知病人及家屬其嘔吐物須經醫護人員查看后方可傾倒,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服用降壓藥,如病人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應及時報告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