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衛人民醫院(骨科醫院)始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為環翠區區醫院。位于威海市區南青島北路,背倚青山,東臨大海,... [ 詳細 ]
關注“中年危機”——急性心肌梗死
時間:2012-11-04 10:34來源:求醫網
今年5月初的一天,在不到24小時之內,醫院心內科接連收治了兩位中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并及時施行急診介入治療,兩位患者都轉危為安,半月后均康復出院。雖然心肌梗死給兩位患者及家屬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但及時的救治又是他們不幸之中的萬幸。
人體心臟能維持正常泵血功能是由于不斷從冠狀動脈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當冠脈發生粥樣硬化性斑塊使血管腔變狹窄進而導致心肌血液供應減少或完全中斷時,就會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稱為“冠心病”。當心肌梗死發生時,最先出現的癥狀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和性質與心絞痛相同,即突發胸骨后或心前區劇痛,可向左肩、左上肢、咽部、下顎部、后背部放射,但其程度較平素所發生的心絞痛明顯加重、持續時間較長,多在半小時以上,用藥不能緩解,病人常大汗淋漓或嘔吐、暈厥、抽搐等,伴有恐懼和瀕死感,嚴重者伴發心源性休克、心臟破裂、嚴重心律紊亂或猝死。20%~80%病人在心肌梗死前有先兆癥狀,表現為心絞痛加重——其發作的程度、持續的時間都比以往重,且時間固定,硝酸甘油不能使其緩解。有些病人心肌缺血發作時卻不伴有心前區疼痛或不適,稱之為“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與體內的內源性嗎啡類物質水平有關,因其無癥狀而延誤診斷,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發作急性心肌梗死時,應讓病人就地平臥,穩定病人情緒。立即給病人口含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或嗅亞硝酸異戊脂,有條件者應吸氧并觀察病人脈搏情況。從速聯系急救中心及早將病人轉送醫院。常用的心肌梗死搶救治療措施有兩種:藥物溶栓治療和急診介入治療。藥物溶栓治療是用溶栓劑溶解導致血管完全閉塞的血栓以恢復心肌血液供應,是應用最早、使用最廣泛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方法,其溶栓藥物也不斷推陳出新,其血管再通率更高、副作用更小。但目前溶栓藥物在臨床使用中仍存在很多禁忌癥,如活動性出血、腦出血病史、高齡(>75歲)等,而且溶栓后有5%-15%的患者會發生血管再閉塞。即使溶栓成功,當病人病情穩定后仍需擇期進行冠脈造影檢查以制定下步治療方案。近年來,醫院建立了心梗病人的“綠色通道”——心梗病人送到醫院急診,經確診后立即送入介入中心,進行介入治療以達到早期開通血管和解決局部狹窄的雙重治療目的。但是要求從病人送入介入中心大門到進入導管室并擴張血管成功的時間必須小于90分鐘。這需要有一組經驗豐富、技術嫻熟、訓練有素的技術隊伍和先進完善的設備器械。血管開通必須在心梗發作6小時內完成,稱之為“黃金時間”,因此希望病人出現心梗癥狀后,一定要立即送到醫院就診,千萬不要拖延時間、坐失良機。
中年是常被稱作人生的“黃金階段”,是成熟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但同時也是承上啟下、責任最大、負擔最重的階段,許多中年朋友常常無暇顧及自身的健康。在多重壓力之下,過度的透支令他們的健康頻頻亮起“紅燈”,而心血管疾病更是威脅他們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往往給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專家提醒:中年是“多事之秋”——身體各方面機能開始退化,但生活的壓力卻依然很大,中年朋友要增強心臟惡性事件的防范意識,如果自己有心慌、胸悶、胸痛、夜間睡覺憋醒等癥狀時,請務必到醫院做一個心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