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于1948年的嘉定區中心醫院,是一所集醫療、康復、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002年起委托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管理,2004年... [ 詳細 ]
膳食營養失衡吃多動少壓力大當心染上慢性病
時間:2013-03-06 14:08來源:求醫網
慢性病已成為當今世界的頭號殺手。我國衛生部公布的資料顯示,年全球有萬人死于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數的63%,預計 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75%。伴隨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也快速上升,目前確診的慢性病患者已超過2.6億人,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的85%。我國慢性病已呈現“井噴”狀態,不僅老年人慢病高發,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也進入了慢病行列。
膳食營養失衡,警惕吃出來的慢性病
國外學者將膳食和營養的變遷劃分為“饑餓減少”、“慢性疾病”、“行為改變”3個階段。據此劃分,我國正由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即進入“慢性疾病”階段。
長期高鹽、高脂、高蛋白的飲食,導致相應的慢性疾病高發。此外,過多地攝入脂類,與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腎癌等有密切關系,而果蔬類攝入不足與直腸癌、胃癌及食道癌等發生有關。
其實,很多慢性疾病是可預防的。科學研究發現:膳食中鈉鹽易升血壓、鉀鹽則降血壓;而增加魚油等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或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都有利于降血壓;高動物蛋白膳食模式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而豆類蛋白和植物蛋白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而經常進食水果,可降低患腫瘤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度。
出門乘車進門上網,警惕坐出來的慢性病
預防慢性病,還應著重加強運動。然而鍛煉身體的意識在百姓中重視不夠。年慢性病監測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83.8%從不參加鍛煉。缺乏鍛煉對健康的危害,不亞于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以及吸煙。
《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有氧耐力運動可以增進心肺功能,降低血壓、血脂和血糖水平,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謝,調節內分泌系統。長期堅持有氧運動,可以使人們發生冠心病、腦卒中、2型糖尿病的危險降低。肌肉訓練可以使骨骼、肌肉更加強壯,這有助于延緩身體運動功能衰退。
《指南》推薦健康成年人每天保持“步”的運動量。而青少年學生的運動量,可參照國務院發布的相關指南,每天鍛煉不少于1小時。
吃多動少壓力大,警惕慢病患者年輕化
好吃油炸食品、甜品、可樂等零食,肉類攝入多,主食(米、面)攝入少、體育鍛煉有限、課間玩手機、作業完成后看電視、上網……這種吃多動少而學習壓力大的生活狀態,在大、中學生中極為普遍,也是導致慢性病在青少年人群中出現的禍根。
青少年慢病預防意識十分薄弱,家長、老師應多加督促,從孩子飲食、運動、作息的細節抓起。為孩子提供合理的膳食,讓其多吃主食、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及路邊攤小吃,少喝可樂。課間休息,老師應多組織學生上操場運動;放學后,家長要幫助孩子減少看電視、上網時間;節假日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疏導孩子健康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