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3年的發展,中山醫院本部占地面積73188M,建筑面積133687M。核定床位1700張,年門急診量近22... [ 詳細 ]
經過73年的發展,中山醫院本部占地面積73188M,建筑面積133687M。核定床位1700張,年門急診量近22... [ 詳細 ]
時間:2012-11-09 15:11來源:求醫網
近日,本院多科室團結協作,無縫銜接,成功救治了一例結腸腫瘤術后合并嚴重肺動脈栓塞患者。目前該患者已康復出院。
現年68歲的龐女士因患結腸腫瘤實施了腹腔鏡輔助腫瘤治療切除手術,術后第三天中午下床活動后,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痛以致暈厥,情況萬分危急。麻醉科醫生立即在床旁為其實施了氣管插管,并將病人轉入外科重癥監護病房。在諸杜明主任組織下,外科重癥監護病房的醫護人員迅速展開搶救工作,穩定患者生命體征,并立即請超聲心動圖室醫生為病人行床旁心超,心超提示該患者右心房內有一個5毫米×50毫米大小的浮動血栓,附著于房間隔上,診斷為“肺動脈栓塞、右心房漂浮血栓”。此時,患者的性命危在旦夕,如果心房血栓脫落,必將進一步加重病情,后果不堪設想。
在心臟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普外科等多科室專家聯合會診下,本院迅速為患者制定了治療方案。血管外科徐欣主任醫師首先在DSA下經由股靜脈為患者放置下腔靜脈濾網,預防下肢血栓脫落加重肺動脈栓塞;緊接著,心臟外科夏利民副主任醫師在體外循環支持下,為患者實施右房及肺動脈切開取栓術,術中取出大量肺動脈新鮮血栓,并意外發現患者卵圓孔未閉,術前心超所見漂浮于右心房內血栓頭端嵌頓在卵圓孔中。聯合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后轉回外科重癥監護病房繼續治療。通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患者恢復順利,于術后第5天轉回普通病房。
此例危重患者的搶救過程環環相扣,在短短八小時內,明確診斷,實施有效搶救,進而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充分彰顯了醫院強大的綜合實力和多學科協作的優良傳統。
據專家介紹,靜脈血栓栓塞(包括肺動脈栓塞、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惡性腫瘤術后常見的并發癥,高齡、晚期癌癥、麻醉時間延長、術后制動時間延長等均是術后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