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安縣人民醫院
- 【類型】二級甲等 / 綜合醫院
- 【電話】0550-5612001
- 【網址】www.laxyy.com
- 【地址】安徽省來安縣健康東路25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新醫改確定時間表3年內投8500億
時間:2012-11-09 20:09來源:求醫網
國務院通過醫改方案,基本藥物將全部納入報銷目錄,公立醫院改革今年試點后年逐步推開
本報訊 昨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會議明確將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3年內醫改將投入8500億元。 基本醫保后年覆蓋城鄉
會議指出,根據國務院部署,去年9月《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引起各方面積極反響。有關部門認真吸納各方面的建議,對《意見》作了修改完善,重點圍繞群眾關心的問題,明確了今后3年的階段性工作目標:到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可及性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居民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明顯緩解。
會議確定了從2009年到2011年,重點抓好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等五項改革措施和具體時間表:
一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3年內使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
二是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和供應保障體系。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醫保藥品報銷目錄。
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院)、鄉鎮衛生院、邊遠地區村衛生室和困難地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制定并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國內建立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增加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經費標準。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
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今年開始試點,2011年逐步推開。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監管機制,提高公立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 8500億由各級政府出資
初步測算,為保障上述五項改革,3年內各級政府預計投入8500億元。
會議指出,推進五項改革,旨在落實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并為全面實現《意見》確定的目標創造條件,奠定基礎。
“這是國內人民的大喜事,13億人的大好事?!弊蛲?70多歲的國內工程院院士李連達興奮地說。身為國內中醫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的李連達,曾經參與國務院關于制定醫改方案的討論工作。
李連達表示,新的醫改方案將過去醫療資源不合理以及矛盾突出的問題都開始進行解決。國務院提出具體醫改時間表,有實際意義。如果國家制定了時間表,醫衛系統以及相關部門就要根據時間表制定各項實施措施,要“保量”“保質”地完成。 今后3年醫改時間表
●2009年開始,逐步在國內建立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
●2009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開始,2011年逐步推開。
●2010年,對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
●2011年,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3年階段性目標:到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可及性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居民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明顯緩解。 專家解讀 1.提高報銷比例減輕群眾負擔
內容:3年內使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報銷比例和支付限額。
解讀:李連達(國內工程院院士,國內中醫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稱,根據我國人口多和經濟發展的實際國情來看,醫療費用由國家、集體、個人各支付一部分, 在新醫改方案中,國家的投入增加,也就意味著老百姓的負擔相應減輕。 2.為群眾用藥提供合理標準
內容: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醫保藥品報銷目錄。
解讀:李連達稱,基本藥物目錄是反映群眾最基本需要的藥物,代表國家醫藥水平。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醫保藥品報銷目錄,目的是為老百姓提供合理的用藥標準。在過去,基本藥物和醫保脫節,基本藥物醫保報銷不了,國家醫保形同虛設。
在前日召開的國內藥品集中采購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介紹, 中央政府正在統一制定并將于今年發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包含了防治多種疾病必需的數百種藥物,這些藥物經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安全有效,且價格合理,使用方便,同時有一部分是簡便價廉的中藥。
在基本藥物目錄公布同時,國家將制定每種基本藥物的零售指導價,同時要求各省級人民政府建立基本藥物的生產供應保障體系,確定本地區的統一采購價格, 對基本藥物實行招標采購、統一配送,以減少中間環節,保障群眾用上價格合理的基本藥物。此外,各省級人民政府須規范基本藥物的臨床使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要將基本藥物作為優選藥物并確定使用比例?;舅幬锶考{入基本醫療保障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 3.發展基層醫療突顯公平
內容: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院)鄉鎮衛生院、邊遠地區村衛生室和困難地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解讀:李連達稱,過去,我國對衛生事業投入不足,且大多是對國家公立醫院的投入,側重照顧城市人口以及收入較高的人群。而小城鎮和農村基礎醫療設施薄弱,出現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發展基層醫療系統,旨在照顧基層群眾、低收入群體的醫療服務,突顯社會公平。 4.建居民健康檔案強調預防
內容:制定并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國內建立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 解讀:李連達稱,從世界范圍來看,極少數“人口少、經濟發達”的國家才有給居民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的實力,我國為13億人建立健康檔案非常難得,但工作量大,需要有社區醫療來完成。醫療機構可根據個人的健康檔案,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來制定預防和治療方法和措施。同時,增加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也是為了解決看病貴,我國實行“預防為主”的策略。 5.中醫可負擔國內1/3治療力量
內容:增加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經費標準。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
解讀:李連達稱,我國的醫療手段和醫療資源,光靠西醫是不夠的,中醫可以負擔國內1/3的治療力量。我國實行中西醫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發展中醫,也是為了預防為主,中醫講究養生、醫療費低、治療資源消耗低,無副作用,都比較適合我國國情。 6.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廣東先行
內容: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今年開始試點,2011年逐步推開。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
解讀:李連達稱,過去,我國既強調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又要自負盈虧,這是矛盾的,因為國家補償機制不夠,醫院無法生存,導致過度醫療、醫生開大處方的現象增多,從而增加老百姓看病負擔。今后新醫改的發展方向是公立、私立、高級、平民各層次的醫院并存。公立醫院是公益的醫院,由國家和社會負責資金投入, 來解決廣大老百姓看病的問題。而私立醫院取之于病人用于病人,它是營利性質的,為了滿足高收入人群對高層次醫療環境、醫療設施的需要。往后,公立醫院改革需要提高醫務人員的基本工資水平,徹底取消獎金。醫生的積極性不能靠獎金來鼓勵,要用醫德、醫風教育來激勵。
1月8日召開的國內衛生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長陳竺詳細闡述公立醫院試點改革方案,明確未來三年,將選擇若干城市試點。
此前,廣東省已選擇深圳、韶關和湛江三市先行試點取消藥價15%加成政策,推進醫藥收入分開改革,通過增設藥事服務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和增加政府投入,彌補收入的減少和虧損。 醫改大事記 第1階段 1980年代 給政策不給錢
1985年被稱為“醫改元年”,這一年國務院批轉了衛生部《關于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提出對衛生醫療機構實行放權、讓利、搞活,實行鼓勵創收和自我發展的政策;改革收費制度。
由于醫療機構創收動力趨強,政府衛生投入比重下降,居民醫療費用快速上升,“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日漸顯現。并開始出現醫生走穴、藥方里開出電飯煲等現象,成為一時的熱門話題。
第2階段 1990年代 大爭論 1992年春,國內掀起了新一輪的改革浪潮。各行業提出“建設靠國家,吃飯靠自己”。1992年9月,國務院下發《關于深化衛生改革的幾點意見》。此后,點名手術、特殊護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涌現?!搬t院是不是掉到錢眼里”、政府主導還是市場改革,爭論更加激烈。
1996年底國內衛生工作大會,強調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防止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的傾向。 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我國衛生事業的性質是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
1998年12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在國內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第3階段 2000年 產權改革
2000年2月,國務院公布了數易其稿的《關于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肮膭罡黝愥t療機構合作、合并”,“共建醫療服務集團、營利性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放開”等。宿遷、蕭山出售了全部鄉鎮衛生院。 2000年2月《關于城鎮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這是醫改的指導性文件。
2000年國內衛生廳局長會議上提出,要把醫院分為營利性醫院和非營利性醫院,提出醫藥分家。
2000年國家計委印發了《關于改革藥品價格管理的意見》,放開大部分藥品價格。
第4階段 2005年 突然變奏
2003年SARS暴露出國內公共衛生體系的脆弱,國家開始在農村推行合作醫療,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農民自愿參加,重在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2005年7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報告,認為國內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從總體上講是不成功的”。報告產生強烈反響。
2006年9月國務院成立11個部委參加的醫改協調小組,新一輪醫改啟動。
2006年10月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的目標。
第5階段 2007年至今 最后沖刺
2007年,衛生部長陳竺表示,“到2010年,在國內初步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p>
2007年醫改協調小組委托北大、WHO等組織研究醫改方案。前后共有9個機構提交了各自方案。
2007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試點推行覆蓋全部城鎮居民的醫保制度。
2008年10月,新醫改方案正式公布,并公開征求意見。
2009年1月21日,國務院通過醫改方案。